“中山大学”号正式跻身我国少数具备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之列。
同时,“海豚3号”水面救生机器人也在海面上进行了试验,展示了其在海上救援领域的巨大潜力。在7月8日的一次试验中,“向阳红10”号周围聚集了多种无人科考设备,它们协同作业、信息共享,共同完成了对特定海域的全面探…
作者:狼叫兽 3月10日,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并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 魔都号”成功…
截至目前,“爱达・魔都号”已顺利运营近 80 航次,服务近 30 万名游客。2023 年 12 月 15 日,“爱达・魔都号”离厂即达到了投入商业运营使用状态,这是中国船企首次开展此类操作,且达到了国际一流邮…
10 月 7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今年元旦首航以来,已完成 64 个航次的服务,载客人数突破25 万。 ▲ 图源爱达邮轮 “爱达・魔都号”与“爱达・地中…
13日,装载有117辆锂电池纯电动客车的新加坡籍散货船“慧海”轮从厦门东渡港区现代码头起航,驶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加坡和吉布提。这是今年以来福建口岸通过吊装方式出口新能源中大巴车数量最多的航次,也是厦门港…
这是我国在“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开展的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蛟龙”号将首次搭载外籍科研人员下潜作业。 该航次按照“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总体安排,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牵头,国家深海基地管…
据了解,2024年西太平洋国际航次是在“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开展的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搭载外籍科学家下潜作业,计划在西太平洋典型生境目标区开展生物多样性及环境调查,共…
8月1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的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从山东青岛起航。“深海一号”船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启为期45天的海上调查。 作为“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
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介绍,本航次将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链开展调查,这里水深1500至3000米,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系统独特,被视为未来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 “我们计划…
这是我国在“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开展的首个大洋国际共享航次,“蛟龙”号将首次搭载外籍科研人员下潜作业。计划利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拖网等装备调查海山深海生物类群,掌握深海典型海山生境所在区域的位…
“深海一号”船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海山是一种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 本航次“蛟龙号”将在西太平洋的3个作业工区作为“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国际航次 合作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综合调查…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的 海山是一种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 蕴藏深海生命的奥秘 本航次“蛟龙号”将在西太平洋的3个作业工区作为“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首个国际航次 合作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环…
08/20 10:25
08/20 10:24
08/20 10:23
08/20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