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济南起步区凭什么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注意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4-09-24 08:43:00

8月份举办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汇聚了全球451家跨国公司的552位嘉宾,峰会期间,共签约合作项目163个,总金额达533亿美元。跨国公司用真金白银向山东投出了“信任票”。

(图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山东凭什么吸引了跨国公司的注意力?除了深厚的开放底蕴,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产业实力,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还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山东机遇”。

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下称济南起步区),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这种机遇。

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雷诺中国与济南起步区签订战略合作协定,标志着BEYONCA(宾理科技)在济南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项目正式落地起步区。

这是继比亚迪之后,济南起步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之一。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推动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量,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跻身全国前五位。

对于济南起步区来说,新能源汽车是其产业体系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比亚迪济南基地(图源:海报新闻)

2022年落户济南起步区的比亚迪,以“当年建厂、当年整车下线”的惊人速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济南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2023年生产新能源车超过24万辆,今年大约能突破30万辆。

BEYONCA项目“加盟”济南起步区,也是看上了这种“速度”,其背后是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配套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随着BEYONCA项目的落地,济南起步区也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成为山东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基地。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重要的观察“坐标系”。从济南起步区新能源汽车的风生水起,可以看到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图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重要标志的发展。

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均占全国的近1/10。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山东任重而道远,同时又潜力巨大。

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济南起步区致力于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先后印发《起步区碳达峰工作方案》《起步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21-2035)》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标准体系。

当前,起步区正在研究制定《起步区能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起步区绿色低碳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同时,系统部署绿色低碳发展任务,推动起步区绿色低碳发展“厚积成势”。

落实在项目上,一大方面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济南起步区先后落地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等,其中爱旭项目预计年底前实现首块组件下线。同时,新引进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并开工建设,致力于在全省打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示范工程。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图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锚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产业发展新方向,济南起步区发布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涵盖四大领域15类73项机会。这份机会清单不仅是企业投资起步区的行动指南,更是企业了解山东的重要窗口。

一流的营商环境则为产业机会落地保驾护航。比如,济南起步区探索建立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税务专属服务机制”,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税收服务。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予起步区市场监管部门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这意味着,外资企业“落户”起步区,能够享受到就近、快速、便捷的市场准入服务。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环境好的地方,空气就清新,企业犹如候鸟就更愿意驻足停留。所以,济南起步区获批成立仅三年多,就吸引了比亚迪、雷诺中国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地,国电投、中电建等央企先后入驻,新加坡吉宝集团、南洋理工大学等开展合作……

一系列高科技、高附加值合作项目的“向往之势”,反映出企业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机遇的把握,也显示出对于在济南起步区、在山东的发展信心和高度期待。

蓝天白云下的济南起步区植被连片、触目皆绿。(图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济南起步区是一把读懂山东的“绿色钥匙”,通过它,可以看到“走在前、挑大梁”的山东,如何作答“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份考卷。

济南起步区获批三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飙升”:2023年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201%;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27%。

这一趋势和全省保持一致。近三年,山东“独角兽”“瞪羚”企业奔跑,“四新”经济持续上扬,“十强产业”转型蝶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2023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了8.5%的高速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扣除原料用能)却同比下降了6.7%。一增一降,展现出来的正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走在前。

比如,围绕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高规格召开全省性会议,接连出台《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十条措施》等政策,不断强化相关要素保障,推动各方资源向工业领域聚集。

不管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孵化培育,都离不开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和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

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图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截至目前,山东有5个“科创试点”城市,分别是济南、青岛、泰安、潍坊、菏泽,数量全国第一;成立14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成立全国学会服务站、专家工作站1600多个,1.7万家科创企业在“科创中国”平台注册;成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35个、海外创新驿站36家。

《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已达到71.14%,创新投入规模、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创新产出效率,均在快速提升,位居全国前列。

从项目来看,潍坊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是山东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试验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约9.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9万吨;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再生3万吨;东营的中金岭南公司探索炼铜工艺“三段”变“两段”,实现节能20%以上;济宁龙拱港将海港理念引入内河港口,突破了磁钉定位导航限制,定位精度达2厘米以内……一个个绿色低碳项目力证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也昭示着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山东的机遇,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