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黄陂企业家张宏林,在西藏养鸡存活率97%以上 助力西藏“鸡蛋自由”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湖北日报 时间:2024-09-28 08:54:07

9月27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张宏林。

全媒记者 陈映午 黄磊 通讯员 黄宣 穆艳 张一鸣

“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激励,激励我们把产业链做得更广、更深,带动更多藏族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也吸纳更多的藏族青年和大学生到武汉来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9月27日晚9时许,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张宏林,刚走出武汉火车站,接受全媒记者专访时,激动地说。

张宏林,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黄陂建设了华中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蛋鸡产业园。2020年,他又在西藏山南海拔3800米的山沟里,建起近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成立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百万藏鸡产业园。

西藏高原缺氧、温差大、紫外线强……种种不利因素,导致藏区鸡苗存活率、产蛋率一度不到60%。

面对挑战,张宏林带领团队借助科技力量,将藏区鸡苗存活率、产蛋率提升至97%、96%以上,创下全球规模化蛋鸡养殖海拔最高、成活率最高等纪录。

为鸡舍补氧通风

在西藏养鸡到底有多难?

带着疑问,9月27日,全媒记者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实地采访了西藏宏农百万藏鸡产业园。

走进园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鸡舍映入眼帘,静寂无声、毫无异味。在鸡蛋分拣包装区,员工们伴随着机器的运转声,分工协作、十分忙碌,有条不紊地对鸡蛋进行挑拣、清洗、喷码、装箱……

“我们也曾面临西藏高原鸡养不养得活、养不养得好的难题,但最终一一化解。”西藏宏农副总经理王旭介绍,为解决鸡苗长距离运输的问题,他们在运输途中模拟养殖场环境,提高鸡苗的存活率。在到达目的地后,还会给鸡苗投喂中药,以快速恢复状态。

同时,鸡舍通过先进的新风系统,为鸡舍及时补氧、通风,保证24小时恒温恒湿恒压,模拟内地养鸡环境,避免了西藏恶劣环境容易给蛋鸡带来应激反应等不利因素。

饲料方面,为提高蛋鸡的免疫力,企业还会提供维生素C和一级大豆油等。“我们的高原蛋鸡待遇,比内地的可要好太多啦。”王旭笑着说。

张宏林对高原蛋鸡的“起居”更是格外关心,365天有超过300天都待在西藏的他,会时不时在凌晨时分独自进入鸡舍,感受养殖环境的细微变化。事后,他会根据养殖经验,吩咐技术员做出相应调整。

王旭介绍,在西藏宏农于2020年落地之前,当地85%的鸡蛋都要从内地购买,既贵又不新鲜。如今,他们已拥有西藏70%以上的鸡蛋市场份额,当地鸡蛋价格也从3元/枚降至8毛/枚。

张宏林在西藏宏农鸡舍。

西藏鲜蛋将完全自给自足

在丰富当地百姓菜篮子的同时,西藏宏农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企业推出“宏农简化蛋鸡养殖模式”——把鸡苗养到90天后,发放给村民进行养殖,公司回收鸡蛋和老母鸡。据估算,一个家庭如果养殖5000只鸡,一年净利润可达15万元。

西藏宏农还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激励更多优秀技术人员进藏工作,同时鼓励更多汉藏青年结合组建家庭等。

2021年,陈凡和藏族员工白玛噶珍举行婚礼,白玛噶珍的母亲在婚礼上说:“汉族和藏族是一个母亲的两个女儿,陈凡和白玛噶珍的结合是亲上加亲。”

“最开始,因为饮食习惯差异较大,我确实有些不太适应。”西藏宏农技术员陈凡在接受全媒记者采访时说:“但我的藏族岳父母非常包容我,为迁就我的口味,经常炒我爱吃的菜。通过长期相处,我们一家人现在生活得很愉快。”

如今,陈凡和白玛噶珍已有了一个两岁的掌上明珠。

截至2023年底,西藏宏农一期项目存栏已达82万羽,日产鸡蛋近70万枚。今年底,总投资8.5亿元的200万羽全智能化藏鸡产业园项目全部投产后,西藏宏农将实现西藏鲜蛋完全自给自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