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65)
《渔父》和《渔歌子》是同一个词牌吗?(续六)
诗友望月问:钟教授,《渔父》和《渔歌子》是同一个词牌吗?
钟振振答:(接上期)《渔父》或许根本就不是“词”,而是“诗”!
在上几期的答疑中,我已经说过:
〇张志和“西塞山边白鹭飞”等五首,最早见于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一文附录,但原题作《渔歌》,既不是《渔父》,也不是《渔歌子》。李德裕也没说它是“词”。况且这五首短篇,每首只有寥寥二十七字,相互之间的声律歧异却很大,竟达四种之多。与其说是“词”,不如说是由七言近体绝句变化出来的“诗”。
〇唐五代人所作《渔父》,可知见者凡二十四首,声律皆如张志和《渔歌》五首,极不统一,且歧异增加到了五种。这一奇特现象,也只有将其视为由七言近体绝句变化出来的“诗”,才能合理解释。
〇北宋苏轼、李如箎等已言《渔父》曲调不传。故苏轼、黄庭坚、徐俯等均将张志和“西塞山边白鹭飞”一首加写数句,以《浣溪沙》《鹧鸪天》歌之。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是词与音乐的蜜月期。张志和词那么有名,《渔父》篇幅又短,为何才到北宋就没人唱,没人能唱了呢?最合理的推测或许是:张志和《渔歌》是“诗”不是“词”,本来就没有,也不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固定、专属的曲调;即便歌唱,也是像“声诗”那样,借适合的流行曲调而为之。
今天,再补充几条证据。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三《杂歌谣辞·歌辞》曰:《渔父歌》古辞:沧浪之水淸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楚辞》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之,鼓枻而歌。“沧浪”,水名也。“清”谕明时可以振缨而仕,“浊”谕乱世可以抗足而去。故孔子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言“自取之也”。若张志和《渔父歌》,但歌渔者之事。
《渔父歌》古辞以下,则录以张志和《渔父歌》五首,和凝“白芷汀寒立鹭鹚”一首,欧阳炯“风浩寒溪照胆明”一首,李珣“水接衡门十里馀”“避世垂纶不记年”“棹警鸥飞水溅袍”等三首。
按,《楚辞·渔父》篇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又,《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郭茂倩以张志和《渔歌》为《渔父歌》,添一“父”字,与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附录所题不合,这是不可取的。但他以《楚辞·渔父》为《渔父歌》之源;以张志和之作为“但歌渔者之事”,与《楚辞·渔父》寓意政治者不同,却有道理。
而最关键的是,郭茂倩将张志和的《渔歌》、和凝与欧阳炯的《渔父》,都定为“乐府诗”而不是“词”。
(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六《张志和》,录其《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五首,并纪事曰:宪宗時,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间,不可得,因令集其诗上之。玄真之兄张松龄惧其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按,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曰“宪宗皇帝写真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计有功则曰“宪宗時,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间,不可得,因令集其诗上之”,很明显,他也认为张志和的《渔歌》五首以及其兄张松龄的和作是“诗”而不是“词”。
(3)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总集类》曰:《元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一卷。元真子《渔歌》,世止传诵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尝得其一时倡和诸贤之辞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赋,通为若干章。因以颜鲁公碑述、《唐书》本传以至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集为一编,以备吴兴故事。
按,所谓“一时倡和诸贤之辞各五章”,或许就是宋·佚名所编《金奁集》中的那十五首《渔父》。参见我的《答疑》第362期。
“南卓、柳宗元所赋”,南卓,中唐诗人,所赋今不传。柳宗元有《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有《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所赋”或指此二首。
“颜鲁公碑述”,谓颜真卿《顔鲁公文集》卷七《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见我的《答疑》第361期。颜真卿封鲁郡公,故称“颜鲁公”。
“《唐书》本传”,谓《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张志和传》。
“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谓宋代以张志和《渔歌》“西塞山前”一首入词者,如苏轼《浣溪沙》、黄庭坚《鹧鸪天》及徐俯《浣溪沙》《鹧鸪天》各二首等,见我的《答疑》第364期。
“吴兴故事”,吴兴即湖州的别称。世传张志和《渔歌》是在湖州刺史颜真卿处为客时所作,颜真卿等皆有和作。
陈振孙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对文体的分类是很讲究的。他将《元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一编放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专收诗文总集的《总集类》,而非卷二一专收“词集”的《歌词类》,可见他将张志和《渔歌》及其和作《渔父》等,定为“诗”而非“词”。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