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竞争日益激烈,车企们除了“卷”价格之外,也在不断地“卷”技术和设计。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往百万豪车中的标志性配置,如今用更低的价格也可以得到,像我们之前聊过的空气悬架、电动尾翼以及智能大灯等功能都是如此。在设计方面,设计师对于内饰灯光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如何通过氛围灯将车内的体验进一步提升,满足消费者挑剔的眼光,也是大家不断努力尝试的方向之一。
氛围灯可以说是汽车内饰设计中的一大亮点。早期车内的灯光更多是用于各种功能或警报的显示和提示。随着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转变为追求个性化和舒适性的移动空间,氛围灯因其在夜间展示出的独特魅力,成为提升车内氛围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车内环境,还可以根据驾驶者的心情和喜好调节不同的色彩和亮度,让每一次驾驶都成为一种享受。
目前,氛围灯的技术已非常成熟,从最初单色光源发展到现在的多色可调,从简单的直接发光到复杂的间接发光,技术的进步让氛围灯的应用更加灵活多变。现代氛围灯系统更是集成了智能传感器,可根据外部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甚至能通过语音或手势控制,实现与车内其他智能系统的联动。
乘用车内氛围灯在提升驾乘人员体验感、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过量使用、设计不当,也可能引发光污染、炫光甚至令驾驶员分心等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就氛围灯制定统一的标准,行业需要建立一套规范来引导氛围灯技术的健康发展。为此,灯光分会在2023年初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在发起 《乘用车用氛围灯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旨在制定广泛认可的技术规范,统一测试和评价方法,以预防和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主要内容
这项标准为乘用车内部氛围灯的设计、安装和性能提供了全面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氛围灯在提升驾驶和乘坐体验的同时,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和注意力,保障行车安全。标准详细定义了氛围灯的术语及分类,如直接光和间接光氛围灯,以及纯色和多色氛围灯,并规定了光学性能要求,包括颜色空间、亮度和均匀性等。
为适应不同的驾驶环境,标准提出了根据外部光照条件自动调节氛围灯亮度和色度的要求,涉及到光线传感器的使用,以及在不同环境光条件下氛围灯亮度的调节。此外,标准还对氛围灯的眩光影响进行了规定,确保在暗环境下氛围灯不会对驾驶员造成眩光,通过统一眩光指数(UGR)来评估眩光程度,并设定了可接受阈值。
此外,标准还将包括详细的测试方法和检验规则,指导相关企业进行氛围灯的亮度、色度和眩光测试。通过严格的技术要求,促进乘用车氛围灯技术的标准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确保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当前进展
目前标准已完成起草工作,并于近期完成送审稿审核。标准工作组成员包括 奇瑞、理想、智己、极氪、吉利、福特等整车企业,及 中汽研、 泛亚、上海光色智能科技、复旦大学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芜湖安瑞光电、宁波精华电子科技股、上海均诺电子、上海牧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等相关企业。
后续规划
《乘用车用氛围灯技术要求》标准计划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如需了解标准的后续信息,欢迎持续关注汽车学会公众号及标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