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书之中有一条著名的句子:“我急切地盼望着可以经历一场放纵的快乐,纵使巨大的悲哀将接踵而至,我也在所不惜。”
这句话不止代表了书中男主那在极致的矛盾与自卑之中混沌的一生,却也展露出了在近现代以来广泛出现在日本年轻人内心之中深深扎根的享乐思想,那被称之为刹那主义。
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在战败后的强烈苦闷和压抑之中化作泡影,但整个国家却在美国全方面接管和调教之后,经济方面得到了迅猛地飞升,犹如是无数个看不见的泡沫诞生在眼光之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芒。
财富在那个时期,变成了全日本最唾手可得的东西,日渐疯狂的消费主义像是疯长的藤蔓一般缠绕在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直至泡沫破碎的前一刻,他们还依旧在控制不住双手地购买着商品、债券以及期权股票。
那样一个时代究竟蕴含着多少令现在日本人依旧心向往之的热烈,以及泡沫在戳破之后又令日本人沦落到什么样的时代里呢?或许这一切还要从泡沫经济的开端谈起。
泡沫的形成
1945年8月15日正午,在承受了来自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轰炸后,原本就在多方战场上失利的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号角在苍穹上空盘旋,革命者们欢呼雀跃。
而作为战败者的日本,却必须承受起曾经的狂热军国主义所造成的沉重代价,像一个脱光衣服的囚徒那般面临着巨额的战争赔偿以及国际道德上的谴责批判。
战火不止令被侵略的那些土地满目疮痍,同样使得日本国内无论在资源还是经济上都十分空虚,再加上战争赔款的交付,有日本专家悲观地认为,日本想要恢复战前水平,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光。
但转机却随着美苏冷战的全面拉开而出现,为了能够压制苏联,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深入骨髓的扶持和接管,在这样一只大手的推动下,日本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都开始出现了井喷式的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牢牢抓住了这样的机遇,不仅通过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确定了民主主义制度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基垫,还通过美国作为桥梁向国际进行积极的发展策略。
在冷战的大环境之下,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却依旧在稳步向前,寒冷的冰层之下似乎蕴藏着火的炽热,危险之中是黄金般闪闪发光的机遇。
日本便正是那个在时代之中将黄金搬到自己身后的人,整个国家经济不仅得到复苏,而且开始大大超越战前水平。
短短几十年里,日本的政治经济在全方位得到长足的发展,一跃成为了亚洲第一大国。
在8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狂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得无法承受,由此美元开始了贬值,而经济发展势头最猛的日本便开始面临日元极大程度升值的状况。
资产像膨胀的数字那样直线上升着,现实却只能一次次给予资本以泡沫作为填充,日本的泡沫时代由此隆重拉开了序幕。
数字暴涨
自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五大经济体将“广场协议”签订之后,国际外汇市场上便出现了大量美元的抛售,而作为资本组成的投资者也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抛售狂潮之中,日元随之增值,大量资金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而进入到了日本国内市场之中。
几乎是一夜之间,日本像是一座遍地黄金的宝库,在维持经济发展依旧势头高涨的情形下,日本汽车、家电行业成为了全世界出口创汇的龙头,在泡沫的光辉之中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此时的日本银行持续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领域进行融资,土地交易的气氛空前高涨。“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可能贬值,唯有土地不会贬值。”这样宛若是神话一般的言论深深扎入每一个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了他们抛却所有理智后用狂热托举而成的信条。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值甚至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美国总国土有近九百多万平方公里,而日本作为岛国仅37.8万平方公里,可见日本地价飙升至令人难以相信的程度。
消费渴望
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里,金钱成为了这个泡沫之梦中最轻易能够获取的东西。一个个鼓着腰包的日本人开始了被消费主义冲昏头脑的行为,他们向所有人肆意抛洒着手里的钱币,好似乘着泡沫已经飞上了青云,走向了人类社会最幸福的终极形态。
除了国内土地的交易,日本大亨们到处在世界各地投资房产,日本股市和基金一片火一般的赤红色,这火焰最终烧毁了日本人头脑中的全部理智,成为了他们心中盘旋着消费欲望的烈焰。
最极盛时期,日本上班族们为了抢购出租车,将手里的万元日币像旗帜那样挥舞着,甚至有人为了得到优先乘坐的权力,直接砸了一百万日元。
证券公司的社员们光交通津贴就有三百到四百多万日元,甚至还存在着领一亿日元津贴的传说。
金钱再容易获取,却也无法满足疯长的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贷一度成为每一个日本人最熟悉也最频繁使用的操作。
武井保雄所创立的武富士消费贷公司,两年内房贷总额高达一兆日元,该公司一度成为了日本纳税之首。
拥有了充足的钱,完全失去理智的消费者们将手中轻飘飘的纸钞化作了璀璨的珠宝、气派的汽车楼房以及各类奢侈品。纽约第五大道的名牌店里挤满了纵情消费的日本人,仅仅1990年一年的时间里,日本人买下了全世界70%的奢侈品。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纸醉金迷”的狂欢盛宴似乎是夜晚里永不会熄灭的长灯,用泡沫资本推上云霄的日本人从未想过,未来有一天会从苍穹跌落。
梦碎时刻
“哪怕在快乐之后将面临的是无可挽回的痛苦,那也让我在享乐的泡沫里纵情一番。”快乐时光总有过去的时刻,享乐之后会面临怎么样的狂潮,沉沦的日本人们从未想过会来得如此之快。
事实上,在1989年时日本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各方面数字飙升的经济是一座用泡沫堆积起来的脆弱楼房,但消费狂欢的浪潮却早已淹没了所有紧缩货币政策的施行。
1990年1月12日,原本红得像火的日本股市陷入了断崖式的狂跌,日经指数跌至70%,随后整整20多年里,日本股市都在熊市之中挣扎着,9月份日经股票市场平均亏损44%。
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都在巨额亏损的黑暗里,大量公司破产令不动产像海啸那般涌入市场,房地产一夜之间成为了泡沫里最先破碎的环节,房价开始猛跌。
泡沫正在大片破碎消亡,但狂热的消费主义却还在盲目地膨胀着,日本年轻人依旧不停向货柜拿取着自己想要的所有物品。当他们在标红的财政赤字之中清醒过来时,债务像是大山那般向他们压来,无数人走投无路,有的流落街头,有的甚至放弃生命。
庞大而深沉的痛苦,是一柄割向他们灵魂的尖刀,不仅斩断了所有滋生的消费主义思想,甚至令整个日本社会陷入了低欲望时代,就此“失去的三十年”像一股寒潮涌入整个日本社会。
小结: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战后的日本可以说是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才能够从颓败一转形式跃至亚洲第一大国的地位,但疯长的经济却并非代表着整个社会已经攀升至巅峰,日本人在提前消费的狂潮里失去理智,由此便也在泡沫破碎时失去了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