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光明区政府指导,鹏城实验室、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光明科学城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在深圳市光明区举办。
本次论坛聚焦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演进升级,汇聚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大科学装置等细分领域的院士、专家和学者,共同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及通用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研讨,论坛共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创投机构、企业等近300人现场参会。
2024光明科学城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现场。
深圳市光明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兴亮,鹏城实验室党委委员、副主任石光明,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严中宇等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卢宇彤以及百川智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等头部企业有关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并进行了主题分享。
李兴亮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光明科学城是重要的人工智能资源集聚区,集中布局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算二期、光明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崛起,产业链和产业形态初步形成,吸引集聚了近百家优质企业,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光明的未来发展。
石光明在致辞时表示,当前大模型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焦点和产业各方热点话题,这是深度学习技术崛起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技术变革,正在极大降低人工智能开发和落地的门槛。希望通过加快推动大模型、大数据和大算力的开放共享与融合创新,促进我国智能生态建设和智能产业创新集聚。
严中宇在致辞发言时指出,深业集团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未来将立足深圳科技园和光明科学城两大平台,蓄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助力激发人工智能领域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
会上举行了多项科研成果发布仪式。
鹏城实验室发布了“基于国产云脑算力的全生命周期大模型和工具集,支撑全信创示范应用”,该技术实现了国产大模型的“训—>调—>测—>用”全链条工具覆盖。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张立贤副研究员发布了“A²-MAE:时空谱一体化遥感大模型”,突破传统遥感技术瓶颈、释放全球海量多模态遥感数据潜力,支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张宇副部长发布了“深圳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医学的技术创新,携手政、医、研、企多方资源共同推动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
深圳科技工业园与各人工智能企业、机构合作签约仪式。
本次论坛产业成果丰硕,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与首批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签约,共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实验室”,包括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自然资源部海洋人因生态创新中心、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影微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北科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与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链建设加速赋能。
深超算与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签约。
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一热点话题,由申作军、许勇、百川智能首席技术官陈炜鹏、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国平、北京大学教授王亦洲、卢宇彤、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进担任嘉宾的圆桌论坛热烈开论,探讨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演进升级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等焦点话题。鹏城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部主任、清华大学陈文光教授主持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
在主旨演讲环节,郑庆华线上介绍了关于“教育大模型”发展和演进等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申作军以“人工智能达大模型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探索”为主题做了分享;许勇作了题为“条件生成模型的构建机理与应用”的演讲;陈炜鹏作了“百川在大模型和AI医生的理解和实践”的前沿大模型技术分享;朱国平作了题为“银行网点对客服务的大模型应用探索”的主旨演讲,分享了AI大模型在各自领域的真知灼见。
主旨演讲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鹏城实验室
马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