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了全球 21% 的乘用车--分析师估计,到 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截至 2022 年,他们生产了全球 62% 的电动汽车和 77% 的电动汽车电池。
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全球电动车出口增长了851%,其中最大的出口份额(近40%)流向欧洲。
总体而言,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池企业在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上至少与西方同行持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西方同行。
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开发和发布新车型的速度比所谓的“遗产”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快30%。
中国机构目前在电电池高影响力研究刊物中占65.4%,远远超过美国机构的11.9%。
中国实体在电力推进领域的专利全球份额从2010年的2.4%增长到2020年的26.9%。
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受益于一系列创新重商主义政策,包括从2009年到2023年超过2300亿美元的补贴,加上本地内容要求,知识产权(IP)盗窃和强制技术转让。
美国对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的长期应对措施应包括投资研发以加速技术创新,刺激0消费者采用电动汽车(例如,通过部署充电基础设施),以及采取防御性贸易措施。
1985年,中国企业共生产乘用车5200辆。在2024年。它们的总产量将达到2680万辆,占全球产量的21%,汽车业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一。目前在中国运营的200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预计将在2024年生产1000万辆电动汽车,而2023年为890万辆。2022年,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产量的62%(尽管这个数字也包括在中国运营的西方制造商,如特斯拉),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59%。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3同样2022年中国电池制造能力为0.9太瓦时,约占全球份额的77%。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中电联和富德宝--仅占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制造商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总量占全球总量的75%。
来源:ITIF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