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如今这个汽车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燃油车与电动汽车并存于道路之上。不少车主都有这样的体验:油车跑高速那油耗表现相当喜人,可电车一上高速,续航里程就像开了 “倍速” 下跌,电耗蹭蹭往上涨。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科学门道呢?
咱们先来看看燃油车跑高速省油的原因。其一,发动机的工作特性起着关键作用。在市区走走停停的时候,发动机频繁处于怠速、低速运转状态,燃烧效率很低。但一上高速,发动机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相对高效、稳定的转速区间,一般在 2000 - 3000 转左右。这就好比人跑步,找到一个舒适且高效的节奏,能量消耗就能达到较优状态。此时,燃油能够充分燃烧,转化为动力,浪费的能量少,油耗自然就降下来了。
其二,高速行驶时的空气动力学优势明显。汽车在高速行进过程中,车身外形设计对风阻的影响被放大。现代燃油车经过大量风洞实验优化,外形线条流畅,能够有效减少气流对车身的冲击,降低风阻系数。风阻系数每降低一点,克服空气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就大幅减少。当车速稳定在 100 - 120km/h 左右,车辆克服风阻所需功率虽然也不小,但相较于市区频繁启停克服的各种阻力总和,已经算是 “小巫见大巫”,燃油用于维持车速的效率更高,油耗表现出色。
反观电动汽车,跑高速费电的缘由也不难理解。一方面,电动机的效率特性与发动机截然不同。电动机在低速、起步阶段扭矩大、效率高,能瞬间爆发强大动力,这也是电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能耗优势明显的原因。然而一旦车速攀升,电动机转速不断提高,其效率却逐渐下降。因为高速旋转时,电机内部的电磁损耗、摩擦损耗等急剧增加,就像一个人过度发力后体力消耗速度加快,原本能精打细算用电转化动力,现在却要耗费更多电能维持高速行驶,电耗自然上升。
另一方面,电池管理系统在高速工况下压力倍增。高速行驶意味着持续大功率放电,电池要快速输出大量电能。但电池本身有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长时间高速放电会让电池发热,为了保证电池安全与性能,电池管理系统不得不启动散热等一系列保护措施,这又额外消耗电能。而且,高速状态下车辆对续航里程的预估偏差往往更大,为了防止突然没电 “趴窝”,系统通常会预留更多电量作为安全冗余,进一步减少了实际可用电量,让电耗数据显得更高。
此外,高速上的基础设施配套也有影响。目前充电桩布局还不够密集,电车车主跑高速时容易有 “里程焦虑”,不敢像油车那样随心所欲地按经济时速驾驶,有时为了赶往下一个充电桩,会加速行驶,这无疑增加了电耗。
了解这些原理后,无论是燃油车车主还是电车车主,都能在行车过程中更合理规划驾驶策略。油车车主可以继续享受高速驰骋的省油乐趣,电车车主也能通过合理控制车速、提前规划充电行程等方式,尽量减少电耗,让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让出行更加从容高效。毕竟,掌握爱车的能耗密码,才能真正开启无忧的驾驶之旅。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电动汽车在高速能耗表现上也会逐步改善,与燃油车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