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季,城市道路积水成灾的景象并不少见。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燃油车在深水区前望而却步,生怕发动机进水 “罢工”。于是,不少人就把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心想电车没有发动机,是不是就能毫无顾忌地在水里穿梭,当成船来开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电动汽车涉水的那些事儿,让各位车友心里有个底。
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虽然不是传统的燃油发动机,但它也有自己的 “命门”。电动汽车依靠电池、电机以及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来运行。电池作为能量储存单元,一般都被安置在车辆底部,这就使得它在涉水时面临巨大风险。一旦水位过高,电池组就有被水浸泡的可能。水是良好的导电体,电池组进水后,极易引发短路故障。短路不仅会损坏电池,大幅缩减电池寿命,还可能造成电池过热,引发起火等严重安全隐患,危及车内人员生命安全。
电机,作为驱动车辆前进的关键部件,同样怕水。虽说现在很多电动汽车厂商都宣称自家电机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达到了诸如 IP67 甚至更高的防水防尘等级。IP67 意味着在常温常压下,外壳暂时浸泡在 1 米深的水里 30 分钟,内部不会进水。但这并不代表电机可以长时间、深度地浸泡在水中。长时间泡水,水分子还是有可能通过一些细微缝隙渗透进去,侵蚀电机内部的精密零件,导致电机故障,让车辆趴窝在路上。
除了电池和电机,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更是娇贵。各种传感器、控制器遍布全车,它们负责监控车辆状态、调控动力输出、管理电池充放电等关键功能。这些电子元件一旦接触到水,哪怕只是少量的水汽,都可能出现信号紊乱、功能失效等问题。就好比人的神经系统出了差错,身体就不听使唤了。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可能导致车辆突然失去动力、刹车失灵或者仪表盘报错一片混乱,在涉水途中出现这样的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遇到积水路段,电动汽车车主到底该怎么做呢?第一步,观察积水深度。这一点至关重要,千万不能仅凭感觉或者盲目跟车。如果积水深度超过半个轮胎高度,就建议谨慎考虑是否通过。因为此时积水已经接近车辆底盘的关键部件,风险系数大增。有些车主可能觉得,看着旁边的车过去了,自己也跟着走没问题,殊不知每辆车的底盘高度、防水性能都不尽相同,别人能过不代表你也行。
第二步,放慢车速,缓慢通过积水路段。高速行驶时,车轮会溅起巨大的水花,这些水花很容易灌进车辆的进气口、底盘缝隙等部位,增加进水风险。而且车速过快,水的冲击力也会对车辆底盘部件造成更大损害。缓慢通过,既能减少水花飞溅,又能让驾驶员有更多时间去感知车辆是否有异常。
第三步,一旦车辆成功通过积水路段,不要掉以轻心。应尽快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车,检查车辆状况。看看底盘有没有杂物附着,听听电机、电池部位有没有异常声响,同时留意仪表盘上是否有故障指示灯亮起。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千万别犹豫,立即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前来检修,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继续行驶,以免小问题酿成大灾祸。
在日常使用中,车主们也要做好车辆的保养维护工作,尤其是与防水相关的部分。定期检查车辆底盘的防水胶条、密封件是否完好无损,发现老化、开裂等情况及时更换。对于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位,尽量避免让车辆长时间停放在潮湿、积水的地方,防止水汽慢慢侵蚀。
总之,电动汽车绝非不怕水的 “陆地行舟”,它在涉水时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了解这些知识,谨慎对待积水路段,做好日常保养,才能让我们的爱车在雨季里安全出行,避免陷入困境。希望各位车友都能牢记这些要点,畅享无忧的电动出行生活。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在面对大自然的积水挑战时,都需要我们秉持谨慎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保障自身与车辆的双重安全。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话对于任何类型的车都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