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一架B-208号专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而在停机坪上,早已站满了人。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穿着打扮非常正式,在不远处还有一直穿戴整齐的部队,他们排排站,这规格怕不是要接待哪国的总统吧!
事实证明就是总统,还是美国的总统,飞机停下后,飞机舱门缓缓打开,不一会走出来一位穿着尼龙大衣的外国人。
围观群众惊呼:“看啊!这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
这时早已准备好的周总理走上前去,边握手边说道:“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已经25年没有来往了。”
这场见面就是著名的“尼克松访华”,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具有价值的历史时刻,也是中美关系破冰的关键。
然而到了1994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临终时留下遗言:“我很后悔访华,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当时有人不了解尼克松说的话,因为曾经能称得上是“科学怪物”的国家是苏联,但在他访华的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了。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科学怪物”指的是中国,那么尼克松为何会这么说呢?
在20世纪50年代,美苏展开一场争霸,争辩的方式不是开战,而是冷战,先以发展实力为主地去抗衡。
虽然当时未开战,但他们发展实力的目的也是为了打败对方,而发展实力需要钱,因此美苏两国开始发展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也展开了打压。
同时,两国开始发展武器装备,发展科技,哪一方先研究出高科技产品,另一方也会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更高级的。
他们这么做应了一句话,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是用声势震慑对方,但这两国都不是吃素的。
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从大气层打到外太空,依旧分不出胜负,后来他们开始发展盟友,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1953年,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上台,他一改往日领导方法,实行改革措施,并与中国交好,美国显得有些吃力。
但在1956年的时候,赫鲁晓夫一句话打破了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制衡局面,他严厉批评了斯大林的发展路线,也否定了为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作出的贡献。
斯大林当初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老朋友,赫鲁晓夫说的这段话直接挑起中苏矛盾,导致两国关系越来越微妙。
在60年代的时候,赫鲁晓夫做出一个过分的举动,他下令撤走了当年苏联援中的设备和专家,这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一度导致中国发展不下去。
随着中苏关系破裂,美国看准了时机,他们需要一个大国联手制衡苏联,中国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就有了美国访华的一刻。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大兵和记者、医生就出现在延安,当时关系非常和谐,当时他们给毛主席拍下不少照片,也算是在国际上树立了榜样。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携夫人访华,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但随着发展,尼克松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发展速度。
美国是军事强国,无论在哪个领域的发展都比较超前,因此与中国相比,他们可能觉得我国不行。
但事实却是,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我们会抓住一切可以发展的机会。
尼克松晚年之所以说后悔访华,其实是他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所以尼克松才会用“科学怪物”来称呼中国,这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
但无论如何,我国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相信在未来,我们还可以发展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