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电动汽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充电焦虑”仍然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主要因素。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最近的一次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他们追求的目标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等。为此,比亚迪首次推出了全球首个量产的“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实现了高达1兆瓦(1000kW)的充电功率,这标志着向“油电同速”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为实现这一目标,比亚迪超级e平台首次将充电功率提升至1兆瓦(1000kW),成为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该架构将电池、电机、电源、空调等核心部件全面升级至1000V,为兆瓦级充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突破电动车性能极限
更为惊艳的是,比亚迪此次还正式发布了“闪充电池”。通过从电池正极到负极全方位构建超高速离子通道,闪充电池将电池内阻降低了50%,充电电流提升至1000A,充电倍率达到惊人的10C,均为全球领先水平。在超高电压1000V和超大电流1000A的双重加持下,闪充电池实现了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让充电功率正式迈入“兆瓦时代”。
搭载闪充电池的汉L,仅需闪充5分钟即可畅行400公里,真正实现了充电时间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的“油电同速”。从此,充电不再是用户的负担,而是变成了“车等人”的便捷体验。
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突破电动车性能极限
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全技术链自研自产
为了匹配超高功率充电需求,比亚迪自研并量产了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该芯片的电压等级高达1500V,是目前行业量产的最高电压等级产品,实现了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碳化硅功率芯片作为电动车核心技术的“命门”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动车的充电效率、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比亚迪通过自研自产碳化硅功率芯片,不仅摆脱了对国际供应商的依赖,更在下一代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了先机。
兆瓦闪充终端,补齐兆瓦充电生态的最后一环
兆瓦闪充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其最大输出能力可以达到1360kW,将全面满足兆瓦级充电需求。”
未来,比亚迪计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形成完善的充电网络。同时,比亚迪还独创了“双枪充电”技术和“智能升压”充电技术,可使超充桩秒变闪充桩,快充桩变超充桩,全面兼容公共快充桩,让用户桩桩都能充,彻底解决了充电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
超级e平台首搭汉L、唐L,正式开启预售
划时代的技术矩阵,赋能划时代的旗舰车型。汉L和唐L不仅搭载了超级e平台的所有核心技术,更在性能、续航、智能化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随着4月的正式上市,这两款旗舰车型将成为比亚迪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性能与效率并重的新阶段。
随着超级e平台及配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比亚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认知。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到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这家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开启了纯电出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