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贸易金融业务:诱人馅饼背后的致命陷阱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贸易金融生态圈 时间:2025-03-23 16:08:11

改编自 南方周末 原作者: 曾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

贸易金融,这一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璀璨新星。在这一充满智慧的业务框架下,银行巧妙地融合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企业提供匠心独运的金融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

从乐观的视角来看,贸易金融的崛起,犹如春风拂面,为中小贸易企业送来了融资的甘霖。这一业务模式匠心巧思地破解了中小企业因缺乏核心资产抵押或信用评级不足而难以融资的困局,从而大幅增强了对这些企业的融资扶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业务的拓宽,更是一次战略性的布局。它有效地孵化了潜在的客户群体,孕育了更多的交叉销售契机,推动了中间业务及低成本结算性存款的蓬勃发展,进而为银行铸造了新的盈利高峰。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贸易金融,这一新颖的业务模式,在为商业银行孕育商机的同时,也悄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其业务链条绵长、参与主体如繁星点点、操作程序错综复杂,且成员关系如流水般动态变化。这些环节之间的紧密相扣,意味着一旦某个环节出现裂痕,整个贸易链都可能如多米诺骨牌般崩塌。正因如此,贸易金融业务所蕴含的风险特质与传统信贷业务截然不同。在勇往直前地开拓市场的同时,商业银行若未能及时构建起相应的风险防控体系,那么,潜在的风险隐患便可能如暗流涌动,随时可能爆发。钢贸业务的现状,恰恰是对此深刻的写照。

展望未来,若要实现贸易金融业务的持久且稳健的发展,商业银行必须深刻汲取过往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它们应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建立起与贸易金融业务深度契合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有几个方面需要着重强调:

首先,贷前调查的深入是不可或缺的。商业银行应紧密结合贸易金融的业务特性,对授信主体及其交易信息进行周密的双重审查。在全面审视主体的承贷能力、经营状况、财务稳健性及偿债能力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贸易往来的基础背景,严格核实购销合约的真实性,并细致分析交易的连贯性。如此,方能更为全面、客观地揭示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

其次,对贸易金融业务风险的精准评估亦是关键。尽管通过精巧的交易结构设计,贸易金融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授信风险与企业主体信用进行分离,减少对中小企业资信或抵押品的过度依赖,但这种风险的分离并不意味着风险的彻底消除。因此,银行不应仅因业务的自偿特性或核心企业的信用增级而轻率地降低准入门槛。相反,应将主体信用与债项评级有机结合,通过综合考量授信申请人的整体实力、财务报表的稳健性、经营效益、交易活跃度以及自偿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再者,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严格审核是风险防控的基石。贸易金融的风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活动本身的自偿性。因此,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显得至关重要。银行在审核买卖双方交易合同及相关单据的真实性的同时,还需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客观分析交易发生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切实防范授信主体通过伪造或虚构交易合同、单据,或提交虚假的税务发票以套取银行融资的风险。

最后,加强对抵质押资产的动态监控是保障授信安全的重要环节。作为银行授信的物质保障,抵质押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关系到授信的安全性。在贸易金融业务中,银行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一是要精心挑选抵质押资产,严格核实质物权属,以避免因重复质押而引发的权属纠纷;二是要实施对抵质押资产价值的实时管理,通过建立质物价格实时追踪机制、完善逐日盯市和跌价补偿操作要求、设定价格波动警戒线等措施,以及时、有效地控制抵质押资产价值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愿我们在深刻反思过往实践的基础上,推动贸易金融业务发展迈向更加理性和健康的轨道。在充分发挥这一创新模式独特优势的同时,确保风险得到更为妥善的管理和控制。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 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