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四月信贷市场遇冷,货币供应量下滑,经济走向如何?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贸易金融生态圈 时间:2025-03-23 16:10:39

2024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了4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及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数据。经过详细整理,我们发现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了7300亿元,同比还实现了112亿元的增长。然而,社融增量却出现了-1987亿元的负增长,与去年同期的1.22万亿元增量相比,显示出资金市场的某些紧张态势。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揭示了当前金融市场的最新动向,更折射出我国经济深层的一些问题。

首先,4月份金融数据的显著放缓,映射出内需的疲软态势。这反映出当前信贷市场的活跃度并不高,企业与个人在贷款方面的意愿都显得较为低迷。这种情绪可能与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市场信心仍有待进一步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普遍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依然低迷,同时政府债券的发行节奏也较为缓慢,这无疑都对金融数据产生了一定的拖累,也从侧面反映出内需的不足。对此,我们需要加快步伐,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来提振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其次,货币供应量增速的下滑,其主要诱因是自4月份以来,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以及手工补息受到严格监管,大量的存款资金开始流向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从各部门的存款变动来看,4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减少了约65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大降约1.7万亿元,而政府性存款也同比少增了约4000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变化,证实了“存款搬家”的现象确实存在。而财政存款的同比少增,则主要源于政府债券发行进程的缓慢。相较于去年同期,政府债融资减少了5500亿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财政支出的节奏可能有所放缓。

再者,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社融增量的显著变化。4月份社融增量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达到-1987亿元,这与去年同期1.22万亿元的增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社融增量的减少,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动性正在减弱。进一步深入分析,4月份新增贷款的偏少,主要是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对手工补息及防空转的严格限制,金融“挤水分”的举措可能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居民贷款(又称住户贷款)出现了负增长,这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密不可分。居民贷款主要由消费贷、经营贷等短期贷款,以及住房按揭贷款等中长期贷款构成。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贷款减少了5166亿元,比2023年4月份多减了2755亿元。具体细分,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减少了3518亿元和1666亿元。

最后,我们必须指出,虽然4月份历来被视为信贷的小月,但今年4月中国新增信贷仍实现了同比小幅增长,这充分说明了央行在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贷款总量的“小月不小”,信贷的“大小月”现象已有所缓解。因此,我们不必过分看重4月份的单一数据,更不应夸大其影响。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客观地分析经济形势,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

融贸通,携手众多国企央企,提供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我们助力中小企业,通过提供信用贷款,推动其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实力企业搭建钢材、化工、有色金属等大宗贸易的桥梁助力企业规模建设。同时我们长期 助力核心企业寻找优质金融资源,拓展金融授信。我们特别推出了付费专业微信群。这个群汇聚了全国贸易金融圈的精英,只需300元,您便能扩展你的全国人脉,联系人HENRY(微信号:kmart2011)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