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发展驱动力从房地产向新工业转型,钢铁行业正处于寻找新需求主线的关键阶段。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在稳健增长中迎来了新一轮技术升级与市场结构调整。整体产销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扩大,出口表现强劲。在新能源汽车里程提升需求的推动下,汽车用钢呈现出轻量化趋势,将对未来行业用钢总量产生长期性影响。本文将基于单车用钢系数法,估算细分车型的具体用钢量,并分析在新能源汽车增长背景下汽车用钢总量的潜在趋势,为钢材需求研究提供思路。
一、汽车用钢测算
(一)单位系数法测算
通过单位系数法计算汽车细分车型用钢量,结果显示2024年汽车用钢合计4835.7万吨,同比上升2.4%。其中,SUV汽车用钢占比最多,相较于去年的39.3%上升至42.3%,主要得益于SUV在居民消费中受欢迎程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型汽车用钢次之,占总用钢量的26.1%。商用车中的货车位居第三,占总用钢量的23.2%。
图1 单位系数法计算汽车用钢量
资料Wind,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二)汽车行业市场回顾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的高位。其中,乘用车以稳健增长支撑消费基本盘,而商用车市场表现疲弱,产销未达400万辆预期,但新能源商用车及天然气重卡的结构性增长成为亮点。新能源汽车持续领跑行业变革,产销同比增幅均超34%,全年1287万辆的产量占汽车总产量41%,渗透率连续五个月突破50%。插混与增程式车型快速崛起,混合动力汽车725.2万辆的销量中,插电式占比71%,推动动力系统材料需求分化。出口市场同样亮眼,乘用车出口549.6万辆中新能源车型占196.5万辆,货车、客车出口分别增长16.1%和15.8%,区域市场向独联体、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延伸。
图2 汽车行业市场情况
资料Wind,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三)新能源汽车崛起带来的用钢新变化
新能源车是近几年汽车增势的主要驱动力,乘用车市场是最大受益者,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是新能源商用车约20倍。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千万辆大关,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7%,和去年同比增长基本持平。相比之下,燃油车的零售量连续六年下降,2024年同比下降14.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能够创造历史高位,得益于成本下降、出口增长、消费升级等多方面因素。贯穿全年的降价潮刺激了消费需求的释放。
图3 新能源车产量和汽车出口数据(单位:万吨)
资料Wind,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约1287万辆,折合用钢约1302万吨。产量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1%,用钢约占总用钢的27%,原因是新能源车的单车用钢系数低于传统能源车。如果燃油车用钢系数保持不变,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增速至少要超过行业增速9.6%,才能确保汽车行业总用钢量不下降,从而对冲新能源单车用钢下降的影响。
图4 单位系数法计算新能源汽车用钢量(单位:万吨)
资料Wind,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驱动方式发生了改变,电池组代替了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构建。从对比来看,汽车用钢量的减少基本体现在发动机系统上,一台汽车的发动机重量在150kg-300kg不等,发动机中金属件的重量占比在90%以上。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重量的减轻直接意味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研究显示,整车重量降低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2.5km。
二、未来汽车用钢总量的发展趋势
据测算,燃油车整车重量每减少100千克,汽车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升~0.6升。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钢材更是有助于缓解里程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轻量化需求推动高强度汽车用钢成为应用新趋势,推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广泛应用。
汽车轻量化意味着整体用钢量的减少,更多应用高强度用钢以及铝合金、镁合金等替代性产品。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制定了针对汽车轻量化的直接目标要求,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到2025、2030和2035年分别降低10%、18%和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15%、25%和35%。基于目前数据,24年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长仍保持在35%左右的高位,近5年年均增速70%,快速上涨的产量或对冲较低用钢系数的影响。此外,在考虑了新能源车发展将带动充电桩、充电站等相关基础设施用钢,新能源车在3-5年内仍是用钢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图5 轻量化用钢示意图和目标
资料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近年来汽车市场增长放缓,而汽车消费与居民收入有直接关系。过去二十年,汽车保有量随着人均GDP收入增长而增加。21世纪前十年,汽车保有量增速与人均GDP增速均维持较高水平。2011年以后,人均GDP增速放缓,汽车保有量增速也明显下降。2021-2023年,人均GDP年均增速为7.1%,千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速为6%。假设2024-2030年我国人均GDP增速为4%,汽车保有量增速约在2%-3%之间。根据公安部数据,2024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250辆。超过世界千人平均保有量170辆的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0-800辆,后续汽车市场仍存在体量上的增加,从而带动汽车用钢的增加,但轻量化趋势或冲击产量增加对钢材的拉动。
图6 中国汽车保有量和人均GDP对比图(单位:万元/万辆)
资料Wind,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三、总结
尽管新能源车单车钢耗下降,但高强度钢、铝钢混合车身工艺及特殊合金钢的应用扩展,使得整体需求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推动汽车用钢的品质升级,车身结构中高强度钢占比已提升至25%以上,780MPa及以上的冷轧高强钢广泛用于电池包壳体和底盘,激光拼焊板需求增长15%-20%。此外,出口市场对极端气候适应性的要求加速了镀锌板耐腐蚀涂层技术的迭代,耐候钢在货车底盘、客车骨架中的渗透率提升至30%。在后市场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2472万辆带动维修替换需求上升,高精度模具钢的应用范围扩大,进一步体现了汽车用钢向高性能、高精度方向发展的趋势。
展望后市,2025年-2030年汽车行业未来增速预计保持在2-3%左右,燃油车产量预计进一步萎缩,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目前虽仍处30%以上的高位,但同比增势已见回缓。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用钢趋势预计使单车用钢系数进一步下降,产量增加可对冲这一趋势的负面影响,对3-5年内汽车行业总用钢量保持中性偏乐观态度,但同比增速或受轻量化趋势影响难有持续性好转表现,长期未看到对钢材需求增量的重大利好。
永安期货研究中心黑色团队共有分析师6人,团队负责人段冶(铁矿石、钢材、铁合金)、阮锡楠(焦煤、焦炭)、韩硕(螺纹、热卷、废钢)、林镭洲(铁合金、动力煤)、蔡卓彤(动力煤、螺纹)、程奕冰(铁矿石)各有分工。黑色团队擅长研究产业基本面情况,系统分析供需矛盾及期货价格走势,致力于黑色全产业链供需情况的研究,深入理解品种价格运行规律,自下而上投研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