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沐
编辑丨六子
宁德时代似乎有着不止一个“未来”的目标,一方面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另一方面则大力推动巧克力换电。它不仅积极布局储能市场,同时也涉足了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显然,宁德时代在电池企业的基础上,正一步步拓展自己的发展蓝图。
特别是在4月21日,宁德时代公布了其新型超充电池——钠离子电池,外界对此反应强烈:之前曾言超充不如换电,但如今却两手抓“超充与换电”,可见,巨头的言论总是与利益密切相关。这一看似矛盾的战略也让市场产生了疑问:在比亚迪提出“1秒充2公里”的兆瓦闪充技术,并且蔚来的换电模式逐渐受到质疑时,宁德时代为何同时推进两条看似不相容的技术路线?超充和换电如果都能在5分钟内解决充电问题,为何要投入资源去做两次?
其实,从单纯的电池制造商,到全面拓展能源解决方案领域,宁德时代早已揭示了其“电池、超充、换电、储能服务”的雄心壮志。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逐步提高,电池需求增速逐渐放缓,动力电池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争夺,突破瓶颈迫在眉睫。如何找到新的切入点,成为宁德时代的战略重点,而“生态”正是其解决问题的选择。
宁德时代的战略,折射出新能源行业从单一技术突破向系统化竞争的转变。如何在多线布局中平衡资源,整合不同力量,将决定其能否在未来十年继续主导行业。
01「超充意外亮相:应对竞争压力的必然选择」
在4月21日的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二代磷酸铁锂神行超充电池、钠离子电池“钠新”等一系列产品。其中,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的续航达到800公里,峰值充电功率超过1.3兆瓦,可实现“5分钟充电,续航超520公里”。这一突破恰逢其时。
此前,比亚迪推出了“超级e平台”,将家用车的充电效率提升至新高,创造了“1秒充2公里”的闪充技术;华为也在4月22日发布了新一代兆瓦级超充,充电功率达1.5兆瓦,每分钟可为电动重卡补充20度电,15分钟充满一辆电动重卡,加速了其在补能领域的布局。
在充电与换电的竞争中,行业内部的分歧愈发激烈。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进攻,宁德时代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在超充技术上的实力。
然而,在此次超充电池发布之前,宁德时代对超充技术的态度一直较为谨慎。在前一次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的高管曾表示,兆瓦级超充并不一定适用,巧克力换电更符合大众市场需求,原因在于兆瓦级超充需要大型储能电柜支持,建设成本高且周期长。
当时,宁德时代的CTO高焕也指出,过度追求超充技术可能会牺牲电池的可靠性、寿命、安全性,甚至能量密度,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那么,为什么宁德时代在此时发布了新的超充电池?有观点认为,这或许是客户需求的驱动。超充技术虽面临挑战,但在面对市场的需求时,宁德时代也不得不继续保持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此外,发布超充电池也可以消除市场对“宁德时代推行换电模式是因为超充做不好”的质疑。
尤其是在比亚迪销量大增,电池市场份额迅速上升的背景下,宁德时代需要在与其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根据动力电池联盟的数据,宁德时代一季度的电池市场份额为44.3%,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4.6个百分点。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则在持续增长,直接对宁德时代构成了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还发布了钠离子电池“钠新”,这款电池具有“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特性,并计划于6月开始量产。这些举措进一步表明,宁德时代正走向多元化产品路线,除了锂电池超充外,还在积极布局新型电池技术,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02「深入换电市场:生态扩张的重要一步」
相较于超充技术,宁德时代似乎对换电市场的投入更加热衷。在此前的业绩说明会上,换电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宁德时代明确表示,计划今年建设1000座换电站,长远目标是建设1万座,打造全球最大、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
为实现这一目标,宁德时代迅速联合了多个合作伙伴:与中石化合作建设至少500座换电站;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宁德时代将投资不超过25亿元于蔚来能源;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时代小桔”,拓展网约车换电市场;百度Apollo无人车也加入了换电生态中。
宁德时代对换电市场格外重视,有着清晰的布局思路。它认为,相较于兆瓦级超充,换电方案具有几个优势:一是降低用户购车成本,电池可租赁;二是提高补能效率,换电时间仅需3-5分钟;三是特别适合商用车,如网约车、物流车,满足7×24小时的运营需求;四是有助于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从宁德时代自身角度看,换电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进入更多市场,扩大规模,抓住商用车如物流行业的需求,同时也能增加电池的更换频率。这些因素能够促进业绩增长。
同时,宁德时代也在推动技术和产品的生态化发展。在汽车领域,它明确表示,未来所有新电池技术都将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这让其技术能够成功融入生态网络。通过将电池从单一的产品转变为服务载体,宁德时代有望获得更大的产业话语权。
然而,随着兆瓦闪充技术的兴起,换电的性价比优势逐渐被削弱。市场中出现质疑声:据蔚来公开数据显示,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为150万元至300万元,1000座换电站需要投入超过20亿元。如果充电只需5分钟,为什么还需要建设如此昂贵的换电站?面对这种技术路线的冲突,宁德时代为何仍坚持推进换电市场?
除了看好其商业潜力,可能还有更战略性的考量:保持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在未来能源基础设施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03「多元化转型:增长瓶颈下的一场蜕变」
显然,宁德时代如此积极推进多条技术路线的原因,根本在于传统电池业务在存量竞争中已面临增长瓶颈。
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宁德时代的营收为847亿元,同比增长6.18%,尽管结束了五个季度的下滑,但仍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55亿元;净利润为139.63亿元,同比大涨32.85%,相当于日赚1.5亿元。
从营收看,847亿元的季度收入增长主要源自电池出货量的增加。据统计,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超过120GWh,同比增长超过3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仍未达到市场预期。这反映了增长动力的疲软,原因或许在于比亚迪等超充势力的崛起,再加上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电池行业正被进一步分割,市场增长潜力逐步见顶。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德时代的多元化战略无疑是应运而生。通过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拓展收入来源,增强对产业链的掌控力,降低单一业务波动带来的风险,这才是其核心所在。
正如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小米通过投资构建生态,快速增强品牌影响力。行业趋势表明,宁德时代不仅仅要继续做电池领域的“宁王”,更要成为整合多元资源、构建完整生态的平台之王,从而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
根据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的统计,宁德时代在2018年至2025年3月发布了29个重大投资项目,投资总额接近4500亿元,主要投向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锂电池回收等领域。
而在这个过程中,宁德时代减少了对先导智能、江西升华等锂电企业的投资,新增了对新能源车领域的智己汽车、北汽蓝谷,飞行汽车领域的峰飞航空,充换电领域的众德世纪、融汇时代等企业的投资。这一系列投资动作表明,宁德时代正在构建以电池为核心的能源生态系统,试图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能源系统的集成者和服务商,进一步提升其行业附加值。
总之,宁德时代的多线布局不仅仅是应对风险的防御策略,更是抢占市场先机的进攻手段。在未来十年,宁德时代是否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成为它最严峻的考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