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车·
作者 丨 李德辉
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的充电补能对先进技术的需求更强烈。一方面是宏观环境上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一方面是微观个体上商用车的生产资料属性有更高的经济性与高效率要求。
2025年4月22日,在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上,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发布超充联盟2.0。
侯金龙介绍:“2024年中国物流产业占GDP比14.1%,年均产生约6万亿的重卡物流费用。2024年中国约有900万辆重卡,占车辆总数的3%,每年却消耗约3千亿升燃油,占道路交通燃油的54%,解决好重卡碳排放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道路运输一半的碳排放。”
具体到单车,侯金龙计算:“重卡电动化可实现每年每车15万节油收益。”
至此,行业趋势与个体诉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且形成良性互动的合力。公开数据显示,随着电池成本逐渐降低,重卡领域的新能源渗透率逐渐提升,2024年Q4这一数据已经达到19.6%。
01 兆瓦超充提高充电效率
作为生产资料,相对于乘用车,商用车更加关注总拥有成本(TCO),其中包含购车成本、使用成本,以及运营效率。
正是基于此,电动重卡的电池成本、充换电效率等都对使用者与经营者都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电池成本逐渐降低,使用成本和充换电效率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对此,华为数字能源给出的技术方案是兆瓦级超充技术。
“电动重卡要向中长途迈进,需要重卡车辆配置高容量大倍率的动力电池,在30分钟休息时间内,完成对500度电电池的快速补能。”具体技术上,华为兆瓦超充解决方案由充电主机、兆瓦终端组成,实现1.44MW、2400A的持续稳态充电能力,补能时间从1~2小时大幅减少到15分钟,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动重卡补能效率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华为数字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它友商的兆瓦级超充方案不同,华为的这套方案可以真正的实现稳态的超充。“稳态对于散热的要求比较高。一个500度的电池包,要将1小时的充电时间压缩到15分钟,以致于在1小时之内发的热也被压缩到15分钟。这个时候,必须要解决散热的问题,否则最大充电功率只是一个巅峰,很快就会过去。”
本次发布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2400A持续稳定输出解决方案,可以达到“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的水平。
实践案例显示,华为数字能源已经联合伙伴在山东、广西、广东等地区部署了20多条中短途超充干线。在广东东莞,华为打造了首个兆瓦超充搅拌车作业区。将燃油重卡换成电动重卡后,每公里能耗费用可节省1.5元。兆瓦超充技术充电效率提升4倍,10辆车运力相当于原来13辆车,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在山东,从临沂到青岛的物流干线,超充重卡每200公里补一次电,每次可比传统方案节约1小时。以一天补能三次计算,可节约3小时。这就意味每天能多运输一趟货,运输成本从每公里2.8元降低到约1.3元。
02 超快充网络提高服务能力
华为数字能源认为,当前商用车电动化进程相对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充电慢和网络不健全。要实现对大容量电池进行快速补能,兆瓦级的超快充技术和广覆盖的兆瓦超充网络缺一不可。
对此,华为数字能源的策略是,一方面,联合车企伙伴,共同定义商用车超充标准,打造“点、线、面”无缝覆盖的高质量物流超充一张网;另一方面,联合生态伙伴,共同建设商用车超充网络,使能重卡电动化从封闭场景走向全场景。
目前,华为数字能源已经与多家商用车企业、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在发布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北奔重汽、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DeepWay深向、广汽领程、江淮汽车、庆铃汽车、陕重汽、徐工汽车共9家车企(排名按照拼音字母顺序)、充电运营商及行业伙伴等共同见证了“超充联盟2.0”发布。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为数字能源,已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城市,130多个县域,50多条高速沿线部署高质量超快充网络,覆盖出行线路到物流干线。其中,华为超充网络也覆盖吐鲁番高温、呼伦贝尔高寒、海南高湿高盐雾、珠峰高海拔等极端环境区域。
不过,在此之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曾向搜狐汽车表示,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落地存在两个问题: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这两项资源都属于稀缺资源,且存在排他性。
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华为数字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华为数字能源与运营商是合作的关系。其中,华为数字能源提供标准化的建站产品与方案,运营商解决土地、电力等资源。
另外,在强化超充站的服务能力上,华为数字能源还推出了“光储充+构网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可大幅减小兆瓦超充对电网冲击。
对于兆瓦超充站而言,电网电力稳定性至关重要。常见现象为,短时大功率充电带来的功率急增、可再生能源生产带来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
对此,储充融合的微电网方案,可以通过智能调节光储充,降低超大功率需求对变压器带来的运行冲击;同时还可以通过削峰填谷,峰谷套利,实现降成本、提收益。此外,具备构网技术储充融合的微电网,将很好地应对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对电网的冲击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