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和项目公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布我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和项目,列入试点范围的城市包括上海、常州、广州等9个城市,列入试点范围的项目包括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等30个项目,涉及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商业模式创新等细分领域。
车网互动有这么多好处,规模化推广的瓶颈有哪些,行业做出了哪些努力?
欧阳明高:车网互动推动车载储能技术变革
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专项技术研讨中指出:“从电网充电角度看,车网互动成为城市已有配电网在不断增加的风电光伏比例下解决充电容量的关键路径,电动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必然倒逼充电行为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再到双向充电车网互动。”
欧阳院士判断,“从户用储能角度看,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是中国高层小户型住宅条件下最佳的户用储能方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房-车-网系统是最好的结合点。”
特来电龚成明:电动汽车可作为灵活性资源融入能源管理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级高工龚成明在三十一届年会暨展览会车能互动与智能充电技术论坛上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亟待实现全方位革新,而灵活性正是承载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关键支柱。
灵活性不仅是适应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特性与低边际成本属性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电力系统在随机扰动下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与此同时,灵活性成本在电能总成本构成中的占比日益凸显,逐步成为影响电力生产消费模式的重要变量。
东南大学黄学良: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关键技术研究
东南大学教授、成贤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学良指出,面对海量电动汽车用户充电的不确定性行为,必须通过物理模型与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充电开始时间,连接时长及充电电量的概率分布及使用Copula函数描述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特性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优化调度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
蔚来汽车何旭:通过园区示范项目探索V2G可持续商业模式
武汉蔚来能源有限公司体系管理高级总监何旭提出,在荷储一体架构下,电动汽车已然成为配网侧灵活性调节的核心支撑力量。
从宏观视角看,车载储能的总容量规模与平抑风光电源波动所需的调节容量高度适配;于微观层面而言,电动汽车作为独具时空灵活转移特性的能源载体,兼具用电负荷与分布式电源的双重属性,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自如切换角色。
昆仑网联傅晶:构建基于PKI机制的跨域多主体安全通信体系
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事业部副总监傅晶认为,目前车桩网云在互联互通场景实践还面临的安全通信问题亟待解决。
“各充电服务运营商之间的系统和协议不一致,造成互联互通难题、不同平台间缺乏统一的信任体系,难以实现无缝的用户体验。数字证书在保障安全和高效信息交换中能够发挥核心作用,依托PKI机制实现人车桩云网数字证书全寿命周期、建立安全可信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基石。”
链宇科技陈欢:AI大模型赋能的车网互动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北京链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CTO、副总经理陈欢认为,通过车网互动 AI 电池管理算法,实现“荷”的灵活调控与“荷储”转化:精准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有效缓解用电高峰时段电网压力;创新性地将车载电池从单纯的用电负荷转化为储能资源,可显著削减配套储能设施容量需求,甚至替代固定式储能装置,大幅压缩项目建设投资成本。
作者 | 任英杰、李佩佳
审核 | 曲嘉欣
编辑 | 张戈
特别声明:
1. 本报告旨在展示面向汽车前沿、热点问题的最新观点,不追求绝对、长期正确;
2. 报告内容基于嘉宾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