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极氪汽车以37个月"造车新势力最快IPO"的纪录登陆纽交所时,市场曾惊叹李书福打造了又一个资本神话。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吉利控股宣布对极氪实施吸收合并的声明,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赛道更为残酷的现实:资本市场的掌声终究要回归实体市场的真刀真枪。&x2;
小编去年同期发布的新闻
数据真相:极氪2024年22.21万辆的销量虽同比增长87%,但2025年前四月同比增幅骤降至12%,主力车型极氪001的号召力衰减,新车型未能形成接力之势。这背后,是新能源市场从"增量厮杀"转向"存量鏖战"的深层变局。当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吉利选择用手术刀切割重复建设,将极氪、领克重新纳入大体系协同,实质是在重构攻守兼备的集团军阵型。
从技术维度观察,极氪的回归并非战略收缩,而是资源再聚焦。吉利控股已构建的全球化研发网络(涵盖瑞典CEVT、英国考文垂研发中心等)、全球供应链体系(沃尔沃、路特斯技术协同)以及甲醇动力等前沿技术储备,将为极氪注入新的势能。正如当年通过并购沃尔沃实现技术反哺,如今的整合或将催生更高效的"技术-市场"转化机制。
资本市场对此早有预判。去年极氪IPO时21美元的发行价,对应的是资本对吉利体系赋能的估值溢价。而今的回归,则可视为吉利对优质资产的战略回收。在特斯拉市值缩水、蔚小理融资受阻的行业寒冬里,背靠吉利百万辆规模背书,极氪的盈利能力重塑反而可能赢得更多想象空间。
这场整合行动,李书福的"战略节奏感"。从入股戴姆勒布局全球化,到推出几何、极氪卡位细分市场,再到如今的体系整合,吉利保持着"分合有度"的战术智慧。当竞争对手还在为多品牌战略焦头烂额时,吉利已悄然完成从"造星运动"到"星系协同"的升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