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喊出"止跌回稳"的目标后,这场楼市保卫战就再没停过。
从中央到地方,救市大招一波接一波,生怕市场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再往下掉。
2025开年至今,楼市政策工具箱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
就拿3月来说,南京突然宣布全面取消执行8年的限售政策,二手房业主们再也不用掰着指头算"解冻期"了。
这个长三角重镇的新房价格已经连续三个月领跑全国,2月份又涨了0.5%,二手房成交量更是同比暴涨58%。
紧随其后的税务大招更接地气。国税总局明确"二套转首套"也能享受个税抵扣,每年最高能省下1.2万税费。
这相当于给改善型买家发了张长期饭票,最多能连领20年。想象一下,原本被二套房利率压得喘不过气的家庭,突然发现每月能多出千把块零花钱,换房的念头可不就有了?
各城市的救市创意大赛也渐入佳境。苏州祭出"三低一宽"套餐——首付15%、商贷利率3%、前五年月供最低只要100块本金。
南京更狠,直接把公积金全家桶端上桌,父母子女的公积金都能拿来凑首付,买房瞬间变成"全家总动员"。
广东则玩起了土地"回收游戏",用300多亿专项债收购开发商的闲置地块。
这招既帮房企回血,又把库存土地变废为宝,据说七成收购价还贴着当年的成本价,买卖双方都不吃亏。
难怪有房企老总感慨,这比直接发补贴还解渴。
政策暖风吹拂下,楼市确实有了点暖意。
一线城市带头回暖,北京、上海10月二手房成交量分别创下19个月和44个月新高,深圳更是飙出50个月最高纪录。
但冷热不均依旧明显,就像南京新房库存还有6.8万套,够卖22个月4,而杭州的改善盘却被抢破了头。
这种分化让开发商们学精了,现在拿地都盯着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块。
有房企老总私下吐槽:"现在投资就像打靶,得瞄着十环打,偏一点都不行。"
话虽如此,南京、苏州这些率先松绑的城市,新房到访量确实肉眼可见地涨起来了。
眼下这场楼市保卫战,颇有点"逆水行舟"的味道。虽说2月70城房价跌幅首次收窄,但想全面企稳还得继续努力。
专家们预测,二季度可能还有新“大招”:一线城市限购松绑、房贷利率再降、甚至货币化安置都可能重出江湖。
不过老百姓最买账的还是真金白银的实惠。
这场止跌回稳的持久战,既考验政策的精准度,更考验市场的耐心。
另外,要想让楼市稳住或者回暖,给大家一点信心,让大家看到希望,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