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爱下笨功夫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曾国藩的成功并非依赖天赋聪明,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坚韧的毅力以及对“笨拙”深刻的哲学理解来实现。他的“尚拙”理念,推崇“笨”胜过“巧”,注重基础和坚实的自我管理,是他最终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根本原因。
1.从六次落榜到进士及第
曾国藩经历了六次考秀才的失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超常的努力、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
最终,他凭借踏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努力,成功考中进士,打破了自己“不聪明”的局限,证明了努力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
2.非官非富,跃升四级
成为翰林院的成员后,曾国藩面对不确定的命运。他通过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每天都为未来的考试和升迁做着充分的准备,最终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翰林大考,一跃升为翰林院侍讲,刷新了湖南人的升官纪录。
3.“尚拙”是成功秘诀
“笨”不仅是曾国藩的学习方式,也是他成功的根本。他没有依赖小聪明和取巧,而是专注于扎实的基础和细致的工作。
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他不畏困难、持之以恒,最终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巅峰。
4.持之以恒,不畏挑战
即使在晚年,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曾国藩仍然不停止工作,每天坚持读书、处理公事,甚至在中风和身体痛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没有任何事是天生不可完成的,只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制图 | 高级笔记达人 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