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镍,五年之内重新起航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5-16 17:58:46

文 | 市值观察,作者 | 文雨

2022年3月,一场史诗级的伦镍逼空大战曾一度让镍在全世界声名远扬,然而随后整个行业便陷入无休止的下行周期,现在更是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

只看短期,镍市场似乎没有任何向上的可能,但如果把目光聚焦五年之后,情况将完全不同。

供给扩张收紧

当今世界镍产业只有一个大庄家,就是印尼。

印尼的镍矿资源以红土型镍矿为主,矿石品位较高,近一半的红土镍矿资源品位高于1.7%,是世界上镍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2015年,印尼镍矿产量只有1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约6%。到2020年,全球镍矿总产量增长到251万吨,其中印尼的镍矿产量已飙升到77万吨,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骤增至31%。

2020年疫情后全球放水,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叠加新能源车快速起量,镍价被不断推高,这又进一步刺激了印尼的扩产热情。

2020年印尼的镍矿产量是77万吨,到2022年大幅提升到160万吨,两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带动全球镍矿产量从251万吨增长到330万吨。

粗略算下来,2015年-2022年全球镍矿增量大约是102万吨,而这一时期印尼的增量却高达147万吨,占全球增量的144%。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印尼,全球镍产量在过去一些年其实是严重缩量的。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印尼镍矿产量在全世界的占比已达到60%以上。十年时间,整个行业就这样从均衡分布走向了一家独大。

印尼凭一己之力带崩了整个镍行情,但这种局面现在已很难再持续。

一方面,镍价已经逼近甚至击穿成本线。NPI(非金属镍)的成本线是15500美元/吨,高冰镍(NPI的下游产品)的成本线是16500美元/吨,而伦镍的最新报价是15630美元/吨左右,市场会自发进行淘汰和出清。

另一方面,印尼政府在4月底刚刚提高了镍、煤炭、铜、黄金和其它矿产的特许权使用费税率,其中镍业的税率涨幅最大。根据镍价的不同,税率将从10%的固定水平上调至14%至19%的区间,成本的上升无疑会进一步加速产能出清过程。

2025年一季度,印尼生产的镍铁、MHP、冰镍总量尽管较2024年同期依然增长18%,但1-3月同比增幅分别为25%、18%和10%,放缓迹象明显。

事实上,此轮镍价暴跌除了和供给侧超预期有关,和需求侧不及预期也有直接关系,但如今这种局面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固态电池是胜负手

锂电池分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前者的优势是安全又经济,后者的优势是能量密度高。

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三元锂占比是84%,磷酸铁锂只有约16%,三元锂对磷酸铁锂有碾压优势。但随着镍、钴等金属价格暴涨,三元锂的成本劣势迅速被放大。

根据中国电池联盟的统计数据,2021年三元锂的成本在800元/kWh左右,而磷酸铁锂则稳定在650元/kWh上下,这直接导致三元锂的竞争力大大弱化,再加上当时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磷酸铁锂很快就抖起来了。

2021年下半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上磷酸铁锂成功反杀三元锂,此后两者差距开始反向越拉越大。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2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25.0GWh,占总装车量的1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05.2GWh,占总装车量的81%。

从锂电材料上来看,只有三元锂需要镍,而磷酸铁锂不需要,所以尽管过去几年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但由于国内市场三元占比大幅下降,整个新能源车产业对镍市场的拉动其实是严重不达预期的。

历史上三元锂和磷酸铁锂有过多次博弈,两条技术路线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市场只是根据形势需要选择最合适的那个。过去几年磷酸铁锂凭借经济性胜出,现在随着材料成本下降磷酸铁锂相对三元锂的成本优势已经显著收敛。更关键的一点是,固态电池的不期而至很可能会彻底扭转局面。

2025年,原本以为距离现实还很遥远的固态电池突然站在了聚光灯之下,各大车企和电池厂纷纷公布发展节奏,而且大家不约而同地将量产时间指向了2027-2030年。

如果这个时间是可靠的,那到时候对镍的需求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高镍和超高镍材料更能发挥高能量密度的性能优势,高镍正极材料和硅负极是目前固态电池的标配。

其次,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500Wh/kg以上,循环使用寿命也在万次以上,遥遥领先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极大打开锂电池应用市场。比如现在大火的低空经济,eVTOL垂直起飞所需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15倍,对应电池门槛是400Wh/kg,液态锂电池根本做不到,而固态电池可以轻松驾驭。

也就是说,单电池的耗镍量和电池的总出货量理论上在固态时代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乘数效应下对镍的需求量将陡增。

格林美老板许开华在最新的业绩说明会给出预判,目前全球可开采的镍不超过7000万吨,而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将达到718万吨,按照当前全球的开采速度与产能,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

这和锂还不一样,锂在自然界中的丰度较大,居第27位,在地壳中约含0.0065%。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1月公布的数据,全球目前已探明及可控的锂资源量达到1.05亿吨金属锂当量,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提升。按照2024年全世界115万吨的锂资源需求量,已探明的储量可够地球用90多年,相比之下镍要稀缺得多。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2027年-2030年镍市场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变盘,作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资本市场势必会提前给出信号。

中国企业过去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深耕和扩张,目前在镍产业链中已建构起强大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如果周期向上,中国不仅不会再被卡脖子,还能从中狠狠赚一笔。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11%,其中LG新能源、SK On两家大厂在中国疯狂扫货,与当升科技签订了数额高达数百亿元的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大单。

与此同时,格林美已向宇树科技供货人形机器人动力电池,容百科技的三元产品今年第一季度也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批量化出货,客户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飞行器企业。

在所有这些企业中,格林美的远期成长空间尤其值得重视。

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位居全球市场第二,占据全球市场15%以上的份额,配套全球15%的三元电池新能源汽车。按照格林美披露的产能信息,2024年公司实现镍金属产出5.16万吨,预计到2027年该数据将超过21.6万吨,这意味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翻四倍。

历史上看,矿业的每一轮周期低谷都是后来者迈向更高舞台的跳板,镍产业链上一众进击和扩张的企业或许当下正在承受压力,但它们同时也锁定了对未来的无限可能。只要能扛过去,就一定可以赢个大的。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