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专注让机器人看懂世界,这位广东青年企业家掀起3D视觉浪潮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南方新闻网 时间:2025-05-16 18:30:29

过去一年,由人工智能带动的机器人浪潮积厚成势,掀起新一轮市场热度。行业与资本都在翘首以盼机器人产业的“奇点”时刻到来。

广东企业自然不甘落后。在深圳,有一家专门为机器人“看懂”世界而成立的先进制造企业。深耕行业多年,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比中光”)以自主研发的3D视觉感知技术服务全球超过100家机器人企业,帮助各类机器人与世界互动。

近期,南方网记者专访了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黄源浩,和这位来自广东潮州的青年企业家聊聊机器人制造的前沿探索。

黄源浩。

市场占比超七成:

让每一个机器人拥有超越人类的视觉

作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最大载体,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用于思考的“大脑”,用于感知世界的“眼睛”,用于与外界交互的“身体”。黄源浩坚信,3D视觉感知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未来的机器人,都应该有能力获取、读懂3D数据。

由此,奥比中光明确了成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的目标定位,把机器人业务作为核心业务。不同于2D视觉,3D视觉感知技术能够实时、精准采集空间、人体、物体三维数据,据此完整描绘出几何结构,让各类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避障、导航等关键功能,行动自如。

奥比中光产品。

不久前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上夺冠的“天工Ultra”机器人,使用的便是奥比中光的“机器人之眼”。在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Walker X系列机器人也搭载了奥比中光传感器,具备强大的智能感知能力。

目前,奥比中光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在3D视觉感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接近2000项,授权专利接近1000项,比肩微软、苹果,位居世界前列。

黄源浩解释,奥比中光就像一家在机器人领域“做积木、卖积木”的企业,每一块积木都是一个视觉能力模块,配合厂商需求,进行组合搭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机器人视觉赛道的企业之一,奥比中光在中国拿下了71.09%的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

回望创业之初:

坚定走向3D视觉感知技术自主研发之路

拥有3D视觉的智能终端,不仅比人类看得多,更看得准、看得懂。除了机器人,这项技术赋能的多样智能产品早就融入大众生活。从手机扫码、刷脸支付、送餐机器人到3D打印、VR眼镜、无人出租车,背后都有这项技术的支撑。

回望公司成立之初,黄源浩带领团队坚定地走向3D视觉感知技术的自主研发之路,力求实现中国公司在3D视觉感知领域零的突破。

2013年1月,奥比中光诞生于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一个16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开始,团队做的是工业相机。在市场摸索一段时间后,奥比中光决定向3D视觉感知的底层技术进军,专注于一“芯”一“线”的研发:“芯”是3D感知深度算法的核心芯片,“线”则是3D传感摄像头模组的生产线。

2013年留学生创业大厦办公区合影。

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尤其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彼时天使投资所剩不多、又还没拿到A轮融资,公司账面一度“吃紧”,所剩的钱甚至不够一款芯片的制造成本。

压力之下,公司的每一个细胞都必须高速运转。2015年7月,奥比中光第一颗自主知识产权的3D深度引擎芯片诞生。两个月后,第一条3D传感摄像头生产线建成投产,奥比中光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企业。

有了基础产品,对接市场需求是更关键一步。2018年,奥比中光抓住与OPPO公司合作的机遇,合作推出国内首部搭载3D结构光摄像头的手机,这被认为是检验奥比中光实力的“关键战役”。

与做好单个产品相比,量产对生产线的品控要求极高,也对奥比中光深度整合产业链提出新的挑战。2024年,奥比中光在佛山建设的集“研发+制造”为一体、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投产。从技术研发、商业落地再到生产制造,奥比中光的能力版图持续扩大。

战略也在进一步聚焦。从手机业务出发,奥比中光开始往智慧零售、智能制造、AR/VR、智能安防、智慧交通、工业测量等领域拓展,并抓住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已服务全球客户超过1000家。

展望未来发展:

稳扎稳打、推进全球化布局

2022年7月,奥比中光正式登陆科创板,黄源浩也被称为第一位上市敲钟的潮汕科学家。

为了这一天,黄源浩足足做了超过20年的积累。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毕业后,黄源浩先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历经加拿大、美国等多个研究院所。

从学术“山巅”转身走向工业流水线,黄源浩更愿意把论文写在工厂里、写在市场上。抱着“科技成果必须转化成产品”的决心,他一头扎进3D视觉感知技术的核心竞技场。

目前,奥比中光已经建立了一支以光学测量为基础,芯片设计、算法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研发团队。公司员工人数近800人,研发占比超过36%,硕博学历占比接近20%。

为了在技术上不被“卡脖子”,黄源浩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技术系统性研发。从底层芯片架构、核心算法开发、一体化光机引擎到上层应用方案,奥比中光已实现了完整的技术闭环,在关键供应链环节均可实现国产化适配,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黄源浩看来,2025年将是继续稳扎稳打、推进全球化布局的一年,而技术上的领先将是奥比中光走在前沿的底气。“未来10年,我们很重要的工作是不断完善机器人产品矩阵,提高产品性能,让各类机器人拥有更智能的眼睛。”黄源浩说。

2025年一季度,奥比中光在沉寂多年后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9105.82万元,同比增长105.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31.50万元。

黄源浩出席WAIC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峰论坛。

在企业经营者之外,作为推动时代变化和产业浪潮的一分子,黄源浩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将创新技术转化成普罗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甚至直接改变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