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企仍在为“油电谁更优”而争论之时,汽修行业已然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一位有着20年从业经历的老师傅向我告知:“此前每月能赚7万,如今却仅余5千。”
这其中蕴含着新能源车所导致的维修技术断层、配件被垄断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
今日我们来剖析这场行业剧变的真相,瞧瞧修车工究竟是如何“在绝境中求生存”的。
第一、新能源车维修,为何成了“刺客”?
1、电池磕碰=换车?修不起的“天价账单”
宁波有位极星2的车主,他的车底盘出现了轻微剐蹭,接下来就被告知需要把整个电池包换掉,这样产生的维修费用居然有54万元呢,这个金额比新车售价还高两倍呢。
像这种情况不是很少见,比如说特斯拉ModelY的电池更换成本大概在20万元上下,小鹏P5的单颗激光雷达维修费用也差不多一万元。
新能源汽车通常会把电池、雷达还有摄像头等核心部件放在容易被损伤的地方,所以就算是比较小的事故,也很有可能引发“高额维修费”的问题。
2、技术垄断下的“维修孤岛”
传统修理厂不敢碰新能源车的核心原因,是车企对“三电系统”实行了技术封锁。
某比亚迪秦的车主,其电池出现故障,4S店报价5万元,不过第三方维修店由于缺乏授权,只能拒接此单。
宁德时代、蔚来等企业借助加密技术、专用设备筑起了护城河,致使80%的故障只能返回原厂进行维修。
3、保养省钱?维修要命!
重庆车主李女士算过账:特斯拉年均保养费仅1200元,但是一次追尾,维修费高达8万。新能源车节省了机油机滤,不过因智能驾驶系统变得复杂,使毫米波雷达、车机大屏成了新的“吞金兽”。
第二、修车工的“冰火两重天”
1、老师傅的困境:扳手斗不过代码
以前听声便可辨别故障,如今看着代码,手却止不住地发抖。
在广州汽修工老张的工具箱里,万用表已被诊断电脑所取代。不过面对特斯拉的BMS系统,他依旧束手无策。
调查显示,在70后、80后修车工中,仅有3%的人能够独立完成高压电池检测。
2、新玩家的机遇:月薪2万的“电车医生”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懂电路会编程的95后技师,成为了香饽饽。
上海某蔚来服务中心招聘显示,持电工证以及有着三电维修经验的技术总监,月薪可达2.5万。广州职业技术学校新能源专业的毕业生,起薪直接便将普通本科给碾压了。
3、行业洗牌:4S店和连锁品牌的“抢人大战”
途虎养车跟宁德时代携手创建了“电池医院”,京东养车开辟出了新能源专修的通道。
不过反观路边小店,由于没有能力去购置像绝缘地垫、防爆工具箱这类的设备,正以每天三百家的速率在逐渐消逝。
第三、破局之道——修车行业的“新能源化”
1、技术平权:车企开放维修生态
特斯拉已试点,开放钣喷授权,五菱与第三方维修厂共享电池检测协议。倘若更多车企跟进“维修开源”之举便会释放出千亿级的售后市场。
2、人才革命:从“蓝领”到“灰领”
重庆工贸技师学院开设了“新能源车急诊科”这门课程,学生既需要会更换电池模组,与此同时也得懂得Python去进行调参。未来的修车工,也许是那种戴着AR眼镜来分析数据流的“汽车极客”。
3、服务升级:维修店的“海底捞化”
成都某修车行,推出“代客充电,以及车内消杀”套餐北京的连锁品牌引进了远程OTA诊断。当修车转变为“车管家服务”之际客单价从200元,一下子提升到2000元。
结尾:
这场油电交替引发的修车业地震,本质上是技术迭代所带来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