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 实习生许涵毅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中部地区文旅消费市场“多点开花”。
在武汉,小龙虾文化IP再度出圈,每天就有近1000万只小龙虾被端上餐桌,本土文创产品“蒜鸟”卖爆全国;在长沙,五一广场和黄兴路步行街人头攒动,初代网红城市仍是Z世代游客的“打卡胜地”;在洛阳,“盛世隋唐”“夜游龙门”等文旅产品以沉浸式体验引发热潮,洛阳“五一”接待游客量及旅游总收入双双创下新高。
种种迹象表明,中部地区消费市场正不断释放活力。在国家明确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下,中部地区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关键区位,是内需扩容的“蓄水池”,也是盘活消费的重要支点。
若以地区生产总值在5000亿元以上的中部城市为样本,哪些城市“更能花钱”?中部城市消费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
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中部地区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南昌、襄阳、太原、洛阳、宜昌、岳阳、芜湖11座重点城市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其中,武汉稳坐“中部消费第一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0亿元,郑州、合肥、长沙在千亿元以上水平,其余城市也超过了500亿元。从增速来看,除南昌、长沙,其余城市一季度均跑赢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观察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国家政策机遇带动了中部多地相关商品销售一季度的明显增长,同时,文旅消费、线上消费也成为重要增长点。而商品消费提质、服务消费升级、新型消费培育以及首发经济的布局,成为中部各市今年提振消费工作中的关键方向。
武汉稳坐“第一城”
2025年一季度,中部地区重点城市中,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断档”第一,成为了中部唯一一座社消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
分析来看,今年一季度,武汉在樱花季、汉马及体育消费季、演唱会经济等的助推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商品零售额增长7.6%,餐饮收入增长3.5%。同时,“悦己经济”推动大众消费向满足品质型需求加速演变,烟酒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4.7%、24.1%、14.8%、12.5%。
从增速来看,一季度,宜昌以7.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领跑11座中部重点城市。11座中部城市中,除尚未公布数据的岳阳之外,有8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跑赢了全国4.6%的平均水平,体现出中部城市多措并举提振消费的成效显现。
其中,存在几大共性的亮点。
一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带动了相关商品销售加速增长,“国补”显著激发了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今年一季度,包括武汉、洛阳、郑州、芜湖、太原、合肥等在内的中部城市均公布了以旧换新的亮眼成绩单。
例如,太原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3.8%,比上年全年加快43.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8.1%。合肥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商品分别增长60.9%、58.3%、50.0%和16.7%,合计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7.2个百分点。芜湖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中,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5.9%、104.9%。
另一方面,文旅业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宜昌、岳阳、洛阳等都是旅游属性特征明显的城市,今年一季度,在春节假期、踏青赏花等元素的推动下,许多城市文旅消费市场收获“开门红”。
例如,2025年春节假期8天,长沙市共计接待游客949.07万人次,同比增长26%;游客总花费达89.79亿元。另据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太原、洛阳上榜2025春节传统文化游热门目的地TOP10。其中,太原A级景区、博物馆、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共接待市民、游客5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9%。
此外,从消费渠道来看,随着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购商品的供给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多个中部城市线上销售增速飙升。
一季度,郑州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4.3%,比去年同期加快21.7个百分点;芜湖限上批零企业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11.3%,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5个百分点;合肥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27亿元,增长37.6%,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7.8个百分点。
相比而言,长沙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主要城市中排名靠后。若从居民消费力来看,长沙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在中部位居前列,2024年为43515元,超越了武汉、郑州、合肥等一众中部城市。但作为初代网红城市的长沙主要凭借各类新型消费出圈,如今,其主打消费品牌频频遭遇瓶颈,例如曾经的顶流文和友已辉煌不在,茶颜悦色也正迎接投资人退出和市场竞争的挑战,长沙的新型消费正经历一轮品牌重塑的过程。
不过,提出打造“新消费之都”的长沙今年开始发力。长沙明确,2025年将创新打造“长沙十二时辰”消费IP,策划6大主题场景。同时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谷子经济等新兴模式。
多地布局服务消费、首发经济
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为各地今年的促消费工作提供了指向标。目前,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已出台相关政策,响应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些任务分解到各个城市,应如何发力?
今年以来,11个中部重点城市已陆续从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专题研讨会和政策文件中,对今年的消费工作进行部署。此外,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截至目前,11座城市中,武汉、郑州、合肥、长沙、洛阳5个城市明确提出了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南昌提出加快打造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而襄阳、宜昌、太原则提出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在各地锚定的重点方向中,商品消费的提质升级是基础。其中,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推动电子商务的突破发展,是多个城市提出的重要方向。除此之外,部分中部城市目前仍缺乏具有强劲支撑作用的商贸载体,这也成为了多地“补课”的内容之一,例如南昌于近期印发《南昌市促进商贸经济提质增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提出鼓励新增商贸企业,对新开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商贸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洛阳提出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争取九洲里、定鼎门南广场等特色街区年底前开街运营。
除商品消费外,多个中部城市瞄准了服务消费领域,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内容包含提升与民生相关的各类服务供给水平。例如,武汉市委2月26日召开的消费提振工作专题会议上提出,提升餐饮住宿服务品质,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领域供给水平和服务标准,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同时,随着各地对于文旅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与文旅领域相关的各类服务消费,也成为中部各市政策发力的重点。
南昌提出实施文旅消费聚能计划,实施“引客入赣”“引客入昌”工程。合肥则推动“文化+商业+旅游”的融合模式,投资1.5亿元打造新粮仓KUKUPARK文化商业合集,入选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2025年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案例集》中“商文旅融合型”典型案例。此外,以“大唐文化”出圈的洛阳,今年提出了做强做优新文旅产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再创新高的目标,并明确将拓展延伸“汉服+妆造+微视频”产业链,建设汉服主题酒店等项目,保持洛阳汉服IP热度。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736.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6%和9.37%。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提出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多个中部城市已就首发经济推出相应的政策支持,部分城市给予了明确的资金补贴。
例如,3月17日出台的《芜湖市激发消费活力 打响“芜湖消费”品牌若干举措》中明确,促进首店经济集聚发展,支持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在芜拓展经营业务,根据品牌影响力、投资额、营业收入等考评结果,给予投资主体20万元—80万元分档补助。《宜昌市促进商贸领域消费若干措施》中提出,支持首店品牌入驻,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在宜昌首次注册成立法人企业,或以加盟、代理方式入驻宜昌,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太原4月30日发布提振消费十项举措,鼓励零售、餐饮行业引进首店,对引进零售、餐饮行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中国(内地)首店(旗舰店)、华北首店(旗舰店)、山西首店(旗舰店)的分别给予奖励100万、50万和30万补贴。
对于地方而言,首发经济不仅能通过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消费热潮,同时也能够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和产业链升级。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总体来看,中部重点城市以传统消费的扩容升级和新型消费的培育壮大“双轮驱动”,作为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引擎。目前,相较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仍缺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万亿的消费强市,除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国家政策机遇,以及从商品提质、服务升级、场景拓展、业态创新等方面提升消费供给品质外,各大城市也需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支撑,完善就业、医疗等体系,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