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理想L7钥匙的那天,我还特意找了个增程车车主群,请教怎么开能省油。群里老司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别想太多,到高速上你就啥都明白了”。
当时我还笑笑不当回事,结果真上了高速才知道啥叫“现实的毒打”。
其实理想L7这台增程车骨子里是台电动车,只不过插了个发电机的“挂件”。而BYD的插混系统,那可是妥妥的“双国籍”选手,油电咋用都行。
做个简单粗暴的比喻
增程车就像带了个充电宝的手机,手机没电时充电宝来救急,但充电宝也会耗尽;插混车则是既能用电池又能直接插电源的设备,想用哪个用哪个。
拿小时候学的物理公式来讲,能量转化会有损耗嘛。
增程式的“油→电→动力”损失得起码15%以上,这就好比你去银行换100块外汇,手续费和汇率一折腾,兜里就剩八十多了。
高速上的“真相时刻”
高速跑了俩小时,我算是懂了,增程跟插混压根不是一个玩法。
先说增程,电池用得差不多时,就全靠发动机来发电。但问题来了,理想L7的发电机最大功率只有113kW,小了点,整车峰值可是330kW!
按这情况,即使拼命发电,也满足不了大马力消耗,就像用家用饮水机给浴缸打水,太费劲了!
更离谱的事情发生在爬坡超车时,我一脚油门,车速上不去不说,显示屏上的油耗蹭蹭往上涨,据说能飙到15-20L/100km,比同级别汽油车还能喝!
再说插混,在高速上完全是另一种体验。因为插混可以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省去了电转化这道工序,就像拿着现金直接消费,不用扫码转账,当然更高效啦。
难怪有句车圈笑话说:“买增程车的都是城里人,买插混的都是要跑长途嘞。”
谁适合买啥车?
如果你每天通勤在50公里内,基本在城里打转转,充电方便,那增程车确实香。
平时当纯电开,偶尔出远门就当给这趟加点“油路费”。毕竟这大屏幕大空间确实爽。
但如果你经常出差,动不动就是两三百公里的行程,或者经常满载全家自驾游,插混才是真正嘚选择。
那高速上随叫随到的动力,像个不知疲倦的战士,让你在服务区看别人排队充电时偷着乐。
那混动技术谁更强?
深入了解才发现,增程式技术门槛其实没那么高,就是给纯电动加了个发电机。这种设计在十几年前就有,但因为技术局限一直没大范围推广。
但凡在中国汽车圈混得久的人都知道,虽然所有品牌都很努力,但论混动技术,丰田是爷爷辈的,比亚迪是儿子辈的,其他都是孙子辈的水平 ——这话虽然扎心但不算冤枉。
不过话说回来,选车就跟谈恋爱一样,合适才最重要。
所以问我该买啥车?我只能说——看你怎么用,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吹!
你开增程还是插混?来留言说说你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