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流企业管理一严,就有员工走?
对许多物流企业来说,引入严格的考核、实施高强度的目标管理、甚至推行严厉的奖惩制度,是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手段。
然而,现实中却常常出现一个矛盾现象:管理越是趋严,离职的员工越多,甚至一些能力突出、本应是企业核心骨干的员工,也选择了离开,另觅高就。
是员工不适应,还是企业错用了管理方式?其实,答案没那么简单。
物流企业管理趋严背后,往往暴露了企业在管理理念、激励机制以及人性关怀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当管理方式无视员工的需求,缺少真正的尊重和激励,它对员工的压迫感便会显现。员工从被迫服从到无声反抗,再到最终离开,是内心对人性缺乏尊重的抗议。
01 为什么管理一严,就有员工走?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严”就是秩序,通过严格的规定、清晰的惩罚机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证明,不恰当的“压榨式管理”只会适得其反。
员工并非机器,他们不单被经济回报驱动,还受到尊重、成长和价值感等内在需求的影响。
1.1只谈付出不谈回报,无视员工的根本诉求
物流企业管理中,有些管理者习惯于推行“高付出、低回报”的严管理制度:延长工作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但却很少在薪酬、升职或认可方面给予及时回馈。
这样的模式下,员工的工作变成了一种不求回报的“服从”,最终消耗掉的,不只是员工的体力,更是他们的工作热情。
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引发心理失衡。 员工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却从未感受到公司的认可或回报,进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抵触情绪。
企业希望员工像“狼”一样忠诚、奉献,却从不给予真正的团队支持和成长机会。
只拿不给的管理模式,本质上就是一场“骗局”,谁都不傻,这哪是推行狼性文化,分明是“狐狸”嘛!
1.2管理的本质不是证明权力,而是助力生产力
有些管理者推行“严管理”的初衷,不是提升生产力,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支配地位和权威。
通过“严格要求”下属,他们感到自己掌控了一切。但实际上,管理应该聚焦于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效率,而非通过强化个人权威打压员工。
管理权力不是为了让员工服从,而是为了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团队协作。当员工感到自己只是权力游戏中的棋子时,他们会选择尽快抽身。
用权力证明存在感,只会削弱团队的整体效率。强制命令只会让员工暂时“屈服”,却无法激励他们发挥潜力。
1.3管理忽视人性,把人当作工具而不是伙伴
一些企业将员工视为生产工具,只关注任务完成与否,却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成长空间视而不见,这是引发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
一味要求员工“更快、更多、更好”,却漠视员工的工作压力与生活需求;对员工缺乏基本尊重,让员工感到被当成“随时可以替换的机械零件”。
当员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员工的反应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反应是反抗,表现为消极怠工、敷衍塞责;
第二反应是逃离,当无法反抗时,员工会试图寻找尊重人性、认可价值的企业。只有那些觉得无法逃离的人,才被迫选择继续屈服。
02 不恰当的“严”,对员工和企业有哪些影响?
企业管理方式直接决定了员工的感受和行为。
过度严苛的管理,表面上看似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从长远看,却不可避免地对员工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双重负面影响。
2.1对员工的影响,压力、倦怠与离职倾向加剧
从心理层面来看,不恰当的严格管理会让员工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压力感。员工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担心自己会因为一点小失误而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员工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很难获得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管理者只关注员工是否完成了任务,而不关心员工的能力培养和职业规划。
“严管理”让员工的离职倾向被放大,特别是年轻一代员工,他们更注重工作的意义感和体验感,一旦感觉不到自身的成长和尊重,逃离便成了必然选择。
2.2对企业的影响,隐性成本加剧,流失关键人才
过度严苛的管理容易导致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表面上在按指令执行,实际上效率远低于以往。
这种隐性成本的增长,长期来看对企业不利。
一些能够高效完成任务的熟练员工或基层管理者选择离职,不仅增加了企业再招聘、培训的时间与成本,而且还可能让企业失去稳定运转的骨干。
对物流行业来说,员工的高流动性往往被行业外部解读为企业管理混乱、不以人为本的信号,影响企业在合作伙伴及客户心中的形象。
03 如何严而不疏,留住关键员工?
“严”,不是单向施压,而是通过制定清晰规则、提供资源保障,实现更高的工作质量。
“不疏”,是在规则之外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与回报,让他们有归属感,愿意与企业共创未来。
3.1转变态度,摒弃妄念
管理者要对“严格管理”有正确的认识,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妄念。
严格管理并不意味着要压榨员工、忽视员工的感受,而是要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管理者要明白,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尊重,他们才会愿意为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
3.2靠愿景和成就引领员工
优秀的管理者不是靠恐惧和威权让人服从,而是靠愿景和成就让人自愿追随。
管理者要为员工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让员工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同时,要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成就的机会,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当员工在企业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主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3想留住人才,先想想能给他们什么?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要先想想自己能给员工什么,而不是只想着从员工身上拿走什么。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在物质方面,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让员工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可以设置绩效奖金、年终奖金等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精神方面,企业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及时表扬和奖励员工的优秀表现,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此外,企业还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如培训机会、晋升渠道等,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写在最后
物流行业中的严格管理,如果脱离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只会让员工感到压力、焦虑甚至绝望。
真正的“严而有度”,是将规则、成长与员工需求平衡,让管理成为推动企业与个人共同进步的阶梯。
忽视员工的尊严与需求,仅靠强压来提升效率的管理,注定会走向失败。
严格管理本身没错,错的是只索取不给予。要么高压力,高回报;要么放低要求,合理期望。
我是冯银川
深耕物流17年,曾任中外运物流总监,天津大学研究生。
用2年的时间出版了2本书,是《仓储管理实战:仓库布局、资源配置、流程设计与项目落地》、《仓储精细化管理:让仓库高效运转的12项核心技能》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