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巴菲特:专注20%要事,避免80%琐碎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混沌学园 时间:2025-05-18 19:00:10

2025年5月3日,奥马哈的春日清晨,一场注定被写进金融史的会议准时召开: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94岁的沃伦·巴菲特正式宣布退休。

巴菲特,这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家、企业家与长期主义者,曾亲手将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打造成市值超8000亿美元的投资帝国。在他超过60年的投资生涯中,用平均年化超20%的复合收益率,向世界证明:伟大的投资来自洞察人性、理解商业和秉持长期主义。

在这场谢幕式中,他没有总结过往战绩,也没有留下未来指令,而是像一位长者,把积累一生的投资智慧与人生哲学,一次性交付了他积累60年的底层方法论。用通透却朴素的话语,讲给在场的所有人听。

这些回答,不仅为股东提供方向,也给予创业者关于如何看待金钱、工作和人生的启示。这场大会不仅属于投资人,也属于每一个关注商业底层逻辑的人。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篇内容,和混沌同学们一起共读这位“最理性的大脑”的谢幕之语。

不投资你看不懂的东西认知边界就是安全边界

本次大会上,针对伯克希尔减持日本商社和其他海外资产的提问,巴菲特再次重申他的“能力圈”哲学。他说:“我看不懂日本账本,所以不投资。”

能力圈是巴菲特和芒格最核心的投资理念之一。早在几十年前,他们就“错过”了微软。当年,尽管比尔·盖茨是他们的密友,他们也非常看好微软的发展,但因为“不理解科技行业的护城河与变化速度”,他们决定不投。

同样的保守逻辑,也让他们长期回避新兴互联网股、区块链资产、甚至特斯拉。

巴菲特常说:“你不需要在每个行业都拿高分,但你必须知道你在哪些题目上有把握。”哪怕市场热捧,若你无法判断企业的核心逻辑、盈利方式或产业周期,那就是在博弈,而非投资。

与优秀的人同行你会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在回答关于“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时,巴菲特再次提到查理·芒格:“我人生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和查理一起工作超过50年。”

“我自己上过三个不同的学校,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两三个特别优秀的可以让我真正追随的老师。过去在我生命当中至少有十个人,他们都给了我非常正面的影响。这当中有很多的人愿意帮助年轻人。”

他指出,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不是去哪家公司,不是选哪个专业,而是和谁同行。你会变得越来越像你最亲近的那几个人。

优秀的伙伴,不只是资源,更是一种长期精神影响力。

人生低谷时

专注那些值得的人和事

有人提问:“在您这一生里,是不是也有最低点?您在人生低谷时,是如何应对的?”

巴菲特回应道:“我会专注那些美好的事情。”

他坦承,自己这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能快速从情绪中脱离,不是因为他麻木,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方法:看向仍在发光的人和事。

“我想每个人都有高潮或进入低谷的境界,但这些问题对我来讲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我的意思说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就是发生低潮,你也不会死掉。还是可以掌握到美好人生的。所以是看好的一面。你要想办法扩展您的生命。比如,你今天来自这么远的地方,健康地长途跋涉来到这个会,你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跟这么多聪明的人、有趣的人进行学习,这已经非常幸运。”

巴菲特给出的“疗愈路径”,不是思考失败,而是投身值得热爱之事,重拾信任与意义。

幸运是一种责任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巴菲特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他说:“我生在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3亿人之一。而且我又是美国出生的一个男性,真的是非常幸运,”

他提醒在场的每一位股东,身为全球最富裕国家的少数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你得用好运做对的事”,这份自觉,是长期主义者的责任担当。

这是他对财富观和人生价值的最终表态,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是否用它做了有价值的事。

耐心等待机会来时毫不犹豫

在长达四小时的问答中,有股东提问如何判断一个机会值不值得下重注。巴菲特的回应一如既往:“我们从不全仓,也从不犹豫。”

他解释说,伯克希尔常年持有大量现金,是因为好机会并不常有。但一旦看到极具价值的投资机会,他可以在几秒钟内拍板,“不是因为冲动,而是因为我已经思考了50年。”

投资不是天天操作的游戏,而是等待那几次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你必须耐心积累知识和判断力,一旦出现机会,就不该犹豫不决。

手握现金是一种战术能力

大会现场谈及伯克希尔账上高达347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时,巴菲特并没有回避。他说:“我们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

这句回答看似保守,实则极具战术意义。他指出,当外部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如贸易战、地缘政治、通胀持续)时,持币观望是一种战略防守。他甚至表示,“如果你强迫我们每年都要投500亿美元,是最愚蠢的做法。”

现金是风险的缓冲带,是未来选择权。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用把资金随时都投入市场,学会保留弹性、错峰操作,才是高级的控制力。

投资是一座大教堂而非赌场

在回应一位股东提问美国金融体系是否变得过于投机化时,巴菲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美国是一座大教堂,但旁边是个巨大的赌场。”

他担心,当投机情绪蔓延,金融市场就会失去为真实经济服务的初衷。人们迷恋短期收益,忽略价值创造。巴菲特提醒投资者:永远不要忘记,投资的终极意义是参与伟大企业的成长,而不是压宝市场情绪。

与其预测市场不如构建韧性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美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前景时,巴菲特说:“我们连下周的天气都预测不了。”

他并不是在推卸,而是在反复强调:世界不确定性太高,预测本身是一件徒劳的事。伯克希尔从来不押注某个特定方向,而是构建一个能穿越不同周期的组合。

逆人性而行,少即是多

关于为何减持苹果、美国银行等公司时,巴菲特坦承:“我们没有对这些公司失去信心,但它们现在的估值和我们心中的价值之间,已经不再平衡。”

这是巴菲特典型的“反直觉”操作——他曾反复强调:“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所有人看涨、兴奋、追高时,他选择谨慎退出。在这次大会中,他用数据指出:市场估值整体偏高,经济环境不确定,与其追涨,不如持币等待更具性价比的机会。

这其实是一种逆人性的操作方式。

最难的不是做决策,而是压住情绪:学会在热闹中冷静、在孤独中坚定,才能避免在周期切换中沦为“高位接盘的人”。在所有人贪婪的时候,他选择谨慎退出。他用数据指出,目前市场估值整体偏高,经济环境不确定,他更愿意等待而不是追高。

快乐,是最划算的长期投资

谈及自己与芒格为何都能健康长寿,巴菲特露出招牌式笑容:“快乐的人活得更久。也许是因为我每天喝可乐。”“我现在已经94岁了,在94年里,我如果想喝可乐,任何时间想喝就喝它一杯。”

全场一阵大笑,但这句看似轻松的回答,其实内含深意。一个人最重要的状态,是能否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持续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与财富、名望无关,而是一种内在秩序。

如果你做的事让你起床就兴奋,那这件事值得你做一辈子。如果它让你痛苦疲惫,那多高薪都无法补偿这段时间的耗损。

尾声:

在没有“股神”的时代,更需要思考与信仰。

巴菲特留下的,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理念:一个清晰理性的人如何活在这个世界上。

对于所谓创业者来说,最值得收藏的,不是他投了什么股,而是他这一生如何做选择、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定义成功。

他教会我们:投资是常识的胜利,人生是耐心的回报。

而这一切,从不复杂,只是我们太容易遗忘。

没有巴菲特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属于自己的“长期主义”信仰。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股神,但每个人都能练就一套耐心、清醒、善良的底层系统。愿我们都能在混沌中自持,在不确定中前行。

无论是公司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我们总是会遇到局限。

如何打破人生和事业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认知是解开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

凯文·凯利、彼得·圣吉、尤瓦尔·赫拉利、张首晟、周其仁、俞敏洪、左晖……

混沌500多位大咖老师的智慧将与你为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