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银发海啸”来袭,全球如何应对?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5-19 00:30:10

5月18日,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这一世界性议题,深入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为中国乃至全球如何更好地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借鉴。

应对人口老龄化,日本、欧洲有何经验?

日本和欧洲都是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区域之一。

日本央行前行长、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杰出客座教授白川方明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的严重性以及快速老龄化和低出生率对经济社会的复杂影响。

他指出,尽管日本经济总量增速放缓,但人均GDP增长率一度位居G7国家前列,这表明,生产率是决定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会对生产率提升带来多重挑战:老年人消费结构偏向医疗保健,不利于教育等生产率投资;老年群体在新技术采纳方面相对保守;人口减少导致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降低;创新人才库萎缩等。因此,他强调,要充分认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挑战,并加快资源重新配置以提升生产率,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欧洲保险业联合会前主席塞尔吉奥·巴比诺特分享了欧洲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经验。他介绍,欧洲各国的养老金体系虽不尽相同,但普遍包含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雇主缴费的第二支柱以及个人储蓄的第三支柱。他强调,第三支柱在补充养老金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激励机制、产品创新和成本透明度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巴比诺特还特别提到了ESG在养老金和保险行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将ESG原则纳入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有助于提升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

加快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个人养老金快速发展

中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而2022年问世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成为近年来养老金改革的重点。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详细解读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他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并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基本养老金作为基础支柱,企业和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个人储蓄、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制度作为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建设。其中,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个人自愿、市场导向和投资属性等特点,旨在为中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群提供补充养老保障。他强调,要审慎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并与其他社保制度相协调,从而全面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

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董克用则系统梳理了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他指出,中国养老金制度经历了从企业支付为主到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多层次体系的转变。目前,第一支柱已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两大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也在逐步发展,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则覆盖超过6000万人。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董克用也坦言,中国养老金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三个支柱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养老金水平差异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窄等。

在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坦诚地指出了当前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董克用认为,要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三个支柱的协调发展。当下农业人口受益水平比较低,要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的差距,大力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

周延礼强调,要加强养老金产品的吸引力,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养老金领取方式,并加强投资者教育。

白川方明则从日本的经验教训出发,告诫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低生育率问题。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