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雷军回应SU7车祸: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八八瓜 时间:2025-05-19 01:00:13

雷军在内部谈话中回应了 3 月份小米汽车初期车祸事件。他提到:“没想到这场车祸对小米的打击这么大,也没想到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和要求如此高。” 他还对内部同事说,现在小米已经没有 “新手保护期” 了。

如何看待雷军的这段谈话?我认为他已经意识到流量对小米的反噬。客观来说,开过或买过小米汽车的人大多比较满意,换作其他企业推出同类产品,公众大概率会给予认可,但小米却被 “吹毛求疵”,原因就在于其流量过高 —— 雷军和小米的高流量将他们置于聚光灯下,公众会用显微镜审视每一个细节。这就像胖东来近期频遭网红碰瓷,有人看不惯其高名气,故意找茬,不过公众对胖东来的包容度较高,蜜雪冰城犯错时公众也较为宽容。但为何对小米近乎 “零包容”?因为汽车关乎生命安全,公众对高流量车企的容忍底线极低,不允许丝毫差错。

这正是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流量如热气球般将企业托举上天,但当热度退去,企业可能重重摔落。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始终是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团队核心竞争力,而非流量。纵观商业史,靠流量崛起的企业或企业家,大多难逃 “摔跟头” 的命运,没有哪个 “网红企业” 能长红不衰。

公众对小米的严苛要求,本质上是在倒逼其成长。如果小米能正视批评、改进问题,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顶尖车企。雷军多年的创业经历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若他都称不上 “优秀”,国内恐怕没几个企业家敢担此名。

不过,我们对小米的要求不同于胖东来、蜜雪冰城 ——4 元一杯的柠檬水用了隔夜柠檬,影响有限;但一台二三十万的汽车,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此前若车企在营销中明确 “智能驾驶” 的边界,或许就不会有消费者过度依赖辅助驾驶而导致的悲剧;若车企不用 “智能驾驶” 这类容易误导的词汇,而是统一规范为 “智能辅助驾驶”(如比亚迪将 “天神之眼” 系统更名),并在使用手册中清晰标注功能范围,就能避免因多人驾驶或借车产生的认知偏差。

流量营销是把双刃剑,能让企业迅速崛起,也能使其跌落神坛。希望从现在起,不仅是小米,所有中国车企乃至中国企业,都能认清这一点:少依赖流量炒作,多聚焦技术与品质,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