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和户外生活方式的兴起,皮卡这一曾被贴上“工具车”标签的车型,正悄然迎来变革。国内车企纷纷押注新能源技术,试图打破皮卡市场的“小众魔咒”。吉利雷达、长城、长安接连入场,看准了新能源皮卡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中国,皮卡长期受限于政策:被划为商用车、城市路权受限、年检更严苛。多重限制下,2024年国内皮卡销量仅51.6万辆,不足汽车总销量的2%。相比之下,北美皮卡市场份额高达20%,东南亚、非洲等地需求同样旺盛。这种反差让中国皮卡市场被视作一块亟待开发的“短板”。
新能源的发展为中国皮卡市场带来了转机。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皮卡销量同比增长180%。吉利雷达3月销量突破1200辆,成为纯电皮卡的领头羊;长安、长城等混动皮卡也在上海车展扎堆亮相,预示混动技术或成下一风口。
那么,聚焦在皮卡领域,什么样的动力形式更适合呢?关于新能源皮卡的技术路径,业内争论不休。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认为,增程式技术更高效,“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的模式能最大化电能优势。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力挺插混:“不依赖充电桩、油耗低、驾驶体验接近电车,是燃油车的完美升级。”
事实上,从用户的视角来看,最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城市通勤用户倾向纯电,成本低且环保;越野爱好者更青睐插混,兼顾长续航与动力。吉利雷达CEO凌世权直言:“中国85%的皮卡是工具车,必须‘装得多、拉得动’;剩下15%是玩具车,要满足户外探险需求。”
因此,吉利雷达从“场景化”突围,走纯电和插混两种技术路线。此外,吉利雷达推出“万能栈”能源平台,将皮卡变身“移动充电宝”,满足无人机用户、露营爱好者的用电需求。这些创新让皮卡从“拉货工具”升级为“生活伙伴”。
尽管新能源皮卡市场前景乐观,但挑战依然存在。皮卡产品的安全性能否做到和乘用车一致?新能源皮卡的成本如何控制?这些问题将决定市场爆发速度。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成熟和政策优化,新能源皮卡或将撕掉“小众”标签。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它不仅是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在中国土地上孕育而出的新能源皮卡,最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