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油电之争进入下半场,消费者如何用脚投票决定未来出行?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青青 ITBEAR 时间:2025-05-19 19:01:04

进入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依旧不减,但增长势头似乎已不如往昔那般迅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全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却已下滑至42.7%,再次成为了市场中的“少数派”。尽管3月和4月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特别是4月的渗透率一度跃升至52%,但与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新能源汽车显然已步入了增长的瓶颈期。

回望过去,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曾被视为一场革命,其市场份额从微不足道迅速攀升至与燃油车平分秋色。然而,如今这一进程似乎遭遇了阻碍。去年4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就已突破50%,市场普遍预期其将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显示出后继乏力的迹象。

与此同时,合资车市场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合资车的销量占比高达61.1%,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骤降至34.8%。这背后,不仅仅是合资车转型步伐缓慢的问题,更是国产车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随着国产车口碑的日益提升,合资车的优势逐渐被蚕食。以紧凑型SUV为例,2019年主流的合资车型价格普遍在20万元左右,而国产热门车型如哈弗H6和长安CS75则仅需13万元左右,价格差距显著。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消费者发现,在10多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国产车不仅能提供可油可电的混动车型,还能带来科技感十足的电动车。相比之下,合资车开始迅速失去市场,甚至被部分消费者视为“智商税”。这一转变,无疑加剧了合资车市场的萎缩。

面对这一局面,燃油车市场并未坐以待毙。从2023年开始,燃油车开始发起反击。探岳、CR-V等车型的价格降至15万元左右,思域、速腾等车型更是跌至10万元级别。像锋兰达这样的跨界车型,凭借其足够的空间和出色的省油性能以及操控性,在混动版本价格下探至11万元级别后,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电动车虽然好,但未必是唯一的选择。对于每年行驶里程较少的消费者来说,电动车的节省并不明显,而保险费用却更高。电动车的炫酷功能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也并非刚需。

相比之下,燃油车的优势在于技术成熟且省心。其服役里程经过长时间考验,开到10年甚至15年都不是问题。而电动车则存在电池衰减等问题,让不少消费者心生疑虑。因此,在价格优势和技术稳定性的双重加持下,燃油车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燃油车市场的反击并非没有代价。以帕萨特为例,其在欧洲和美国的售价远高于国内,而国内售价已降至15万元左右。这种价格调整使得燃油车市场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甚至可能面临负利局面。因此,燃油车市场的反击更像是一场殊死搏斗,旨在维护其最后的尊严。

与此同时,电动车市场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随着工信部对车企宣传的规范加强,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智驾”等词汇,电动车市场的信任危机逐渐浮出水面。车企在宣传中的过度承诺和隐瞒重要信息,导致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观感降至冰点。电动车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如何确保电池技术、车身架构和主动安全配置等方面的安全性能,成为电动车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场油电之争中,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插混车型和增程式车型的销量增长迅速,说明消费者更加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是燃油车市场的反击还是电动车市场的信任危机,都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将成为最终的胜者,还需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