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5月10日,雷军发布微博,这是自小米SU7安徽池州高速事故后,雷军除旗下产品官方宣传之外,首次公开表态。
时隔9天,5月19日,雷军再次发布微博,为即将于5月22日发布的多个重磅新品预热。这些重磅新品包括采用了第二代3nm工艺制程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以及小米首款SUV小米YU7。
预热微博发布后,包括雷军以及玄戒O1、小米YU7等词条轮番登上热搜。从各大媒体平台的反馈来看,包括媒体以及公众在内,均对小米即将召开的新品发布会表示期待。
尤其是玄戒O1,小米作为继苹果、高通以及联发科技后,全球第四家自主研发3nm制程手机SoC芯片的企业,玄戒O1的官宣为小米的股价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雷军官宣微博发布后,小米股价迅速拉升。5月20日开盘,小米集团港股继续高开高走,股价回升至54港元,上涨近5%,创4月以来新高。4月份,受事故风波影响,小米股价最低曾跌至36港元。
毫无疑问,5月22日这场新品发布会,将成为小米,尤其是小米汽车的一大重大转折点。换句话说,雷军能否走出小米创办以来“最艰难的时刻”,小米汽车能否走出舆论风暴,小米YU7能否复制小米SU7上市时的高光,这场发布会意义重大。
对小米汽车近一个多月来的舆情事件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小米汽车正在经历其创立以来最大的舆情危机。自从3月底小米SU7爆发的交通事故致使3条年轻生命亡故之后,小米汽车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虽然目前该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从电池起火迅速燃烧到智能驾驶使用,再到事故发生后车门无法打开,这起事故不仅涉及到了消费市场最敏感的电池安全、智驾安全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了一直以来,电车备受争议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所以这起事故也引发了一场消费市场对于小米乃至整个电动汽车的信任危机。
在小米强大的流量推动下,这场信任危机,虽然间接推动了有关部门对于高阶智驾、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重视,具有一定的行业意义,但这更是让不少消费者将矛头对准了小米。
并且,在这场信任危机的持续发酵之下,小米SU7 Ultra又先后爆发了“锁马力”遭用户反对维权,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虚假宣传这两大舆情事件,进一步将舆论以及小米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推向了新的高峰。
为了平息众怒,这两大舆情事件爆发后不久,小米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不过,汽车和消费级电子产品的逻辑不同,汽车的生命周期较长,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复杂且长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一旦用户信任坍塌,用户对品牌的满意度以及忠诚度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小米汽车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众所周知,从2024年3月份小米SU7发布以来,凭借着雷军的个人IP以及小米强大的粉丝流量,小米汽车可以说是顺风开局,不仅单一车型订单创下了行业记录,而且不到一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便突破了20万辆。
今年,小米将挑战30万辆的年目标。要知道,目前大部分成立了十年的新势力车企,年销量都还未曾突破30万辆。截至目前,根据小米汽车官网显示,小米SU7 Max仍需要36周-39周时间交付,而小米SU7标准版以及小米SU7 Pro的交付周期更是在40周以上。
尽管据杰兰路统计,目前小米SU7的实际交付周期大约在12周到16周,由于今年2月份以来,小米汽车的产能已经爬升至每周7000台以上,按照这一产能粗略估算,小米目前仍然握有大量订单,但实际交付周期显著低于官方预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小米订单增速放缓,同时还引起了市场对于其订单体量是否真实有效的质疑。
近段时间以来,在舆情风波的影响下,小米曾连续两周交付量下滑至今5000台-6000台之间。另外,由于碳纤维挖孔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小米SU7 Ultra还引起了用户的退订潮。为了挽留用户,小米给出了2万积分+“60天的冷静期”的补偿方案,但总体来说,未来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毕竟,这一系列舆情事件,不仅让小米遭到了流量的反噬,打破了“雷军”光环以及小米汽车在安全上的神话,而且在舆情发酵过程中,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对立矛盾也越来越深。
还记得此前,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未来将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如今,小米YU7发布在即。鉴于国内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对于SUV的消费热情更甚于轿车市场。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作为小米的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显然也承担着不小的销量期待。
虽然目前的舆论环境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并不见得是发布YU7的好时机,但在即将到来的新品发布会上,玄戒O1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很有可能成为雷军以及小米汽车重拾社会好感的关键。毕竟,对于一家为国争光的企业,国民总是会给予最大的宽容。
所以这次新品发布会,事关小米和雷军,同时也关系到小米汽车未来的命运。没有“新手保护期”后,小米汽车故事到底会怎么讲,只有等小米和雷军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