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5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公布,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坚持以产业发展促增收,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作为河南唯一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河南农担公司如何赋能农村集体经济、支持产业发展促增收?在豫西山村的一场座谈会上,可以窥见一斑。
5月16日,伏牛山腹地,洛阳嵩县车村镇纸房村,一场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座谈会在这里举行,核心议题就是支持村集体发展黄精产业。
嵩县是伏牛山道地药材产区,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丹参、柴胡、皂刺、连翘、山茱萸和黄精被誉为嵩县“六朵金花”。车村镇两河口、纸房、栗树街、天桥沟等村,抓住国家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机遇,把黄精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抓手,立足本地资源、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板栗、山茱萸等林下闲散土地资源,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林下黄精种植。目前仅纸房村林下规模种植就已达600亩。
然而,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资金持续投入。但因成立时间短、缺少有效抵押物、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经营性收入少等,纸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遇到了融资难题。
座谈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各方一拍即合:河南农担洛阳市分公司、中国银行洛阳分行向车村镇纸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提供20万元融资担保贷款,支持该村集体发展黄精产业。
金融活水及时注入,破解了黄精种植的融资瓶颈,给了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底气和信心。车村镇镇长乔绍生表示:“目前黄精行情好,今年我们计划再扩大种植500亩,建设黄精育苗基地,管好在地黄精产业,开展黄精产品加工,将黄精做成乡村富民产业,将林下地种成致富田。”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接地气、有温度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河南农担公司负责人表示。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2024年7月河南农担公司印发了《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构建新型“政银担+集体经济组织”联动模式,支持生产、供销与信用“三位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发育和业务体系发育,破解“无抵押、缺信用”的融资困局。嵩县是首批试点县。
此次20万元担保贷款,正是落实试点方案的其中一笔业务。据介绍,2024年7月以来,河南农担公司洛阳市分公司在嵩县车村镇累计担保65笔近2000万元,其中中药材种植收购担保52笔1420万元,民宿担保13笔509万元。
在河南农担公司支持下,车村镇将以黄精产业为样本,进一步打开林下发展空间,推动当地经济林转化为立体种植场域,打造“林上经济+林下经济”的复合价值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示范。
下一步,河南农担公司洛阳市分公司将继续立足政策性功能定位,放大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效应,以“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为主要方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链接小农户和多元化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