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企业家李书福旗下的又一力作——曹操出行,正式迈出了境外上市的关键步伐。3月,该公司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批准,并在5月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招股文件,预示着其即将成为网约车行业的新晋上市公司。
曹操出行,作为吉利集团精心培育的网约车品牌,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在全国136个城市落地生根,特别是在31个城市部署了超过3.4万辆专属车辆,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布局能力。据权威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总交易额计算,曹操出行以5.4%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二。
然而,这家备受瞩目的公司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曹操出行在营业收入上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71.5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46.57亿元,但其盈利状况却依然令人担忧。尽管净亏损有所收窄,从30.07亿元减少至12.46亿元,但长期亏损的阴影仍然笼罩其上。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高达96.8亿元,负债比率攀升至惊人的177%,资金链紧张问题凸显。
更令人担忧的是,曹操出行与行业领头羊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差距悬殊。以2024年为例,滴滴出行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曹操出行尽管位居第二,但双方之间的差距仍然难以逾越。在网约车价格日益透明、价格战逐渐平息的背景下,曹操出行想要通过提升市场份额来实现盈利,显得尤为艰难。
网约车市场的红利期似乎已经过去,市场饱和和运力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司机而言,工作时间延长但收入却未能相应增加;对平台而言,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使得扭转不利局面的难度加大。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网约车市场的供给出清变得更加困难。
不仅如此,聚合平台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网约车公司的议价能力和品牌粘性。这些平台依靠流量优势,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的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
曹操出行的上市前景也受到了同行业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的影响。嘀嗒出行和如祺出行在港交所的糟糕表现,无疑给曹操出行蒙上了一层阴影。嘀嗒出行自上市以来股价暴跌超过80%,每天成交额仅几十万,几乎丧失了流动性;如祺出行的情况更为糟糕,股价跌幅超过70%,很多时候甚至连成交额都没有。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网约车市场将面临颠覆性的冲击。车企巨头如特斯拉、百度等可能直接入局出行市场,而个人消费者也可能让私家车参与网约车运营,进一步增加市场供给。尽管曹操出行也在积极试点Robotaxi服务,并与吉利共同开发无人驾驶定制车,但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传统网约车平台在技术、数据层面的竞争劣势依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