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正在把自己的命运,压在奇瑞身上,好在中国市场喘口气。
原小米汽车高管文飞近日转投奇瑞,出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F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的消息,引发汽车圈关注。
这位职业生涯历经东风日产、沃尔沃、东风英菲尼迪、长城汽车、小米汽车,有着丰富品牌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加盟,似乎意味着距离“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量产,又近了一步。
2024年6月,捷豹路虎与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授权奇瑞捷豹路虎复活并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
从捷豹路虎旗下一个产品系列,到将在2026年底驶下奇瑞常熟工厂生产线,以独立品牌重现江湖,这不仅是捷豹路虎为计划今年完成港股IPO的奇瑞献上的一份大礼,也是这家历史悠久的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求生”,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01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进口汽车销量仅为9.5万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39%,如此显著的跌幅在近年一季度数据中实属罕见。
行业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4月,捷豹路虎在华终端销量仅1955辆,同比下滑达78.59%;1-4月,中国市场累计终端销量同比下降49.41%至1.67万辆。
此外,5月1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2025年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显示,4月有11个品牌库存系数超过2个月,其中捷豹路虎为库存深度最高的三个品牌之一。
销量腰斩,经销商库存高企;半年多以来,4S店退网、闭店、跑路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
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让人不禁想起整整三年前,捷豹路虎高层面对在华销量滑坡曾坦言,由于中国市场持续带来的压力,4月份对于捷豹路虎来说是艰难的一个月。
然而如今再看,彼时捷豹路虎在中国遇到的“艰难”,恐怕只是一个艰难的开始。
事实上,在2024年8月,就已经在捷豹路虎:积重难返丨K·财报一文中写道,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面对中国“新势力”,捷豹路虎已经沦为英伦“旧贵族”。
再加上去年捷豹路虎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启动车辆召回,累计多达数千辆;消费者投诉,更是超百起。
在中国高端豪华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捷豹路虎产品力、用户口碑的双重失势,已很难单纯依靠品牌历史积淀与号召力,在其曾经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留住用户的心。
不过,在当时对于捷豹路虎中国高管团队的调整,人们依然对它有所期待,但近一年时间过去,捷豹路虎在中国坠落得更深了,甚至在4月份缺席了被称为“回归车展本质”的上海国际车展。
02
早在2018年,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下滑4.6%至不足60万辆,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市场高达21.6%的年销量跌幅。
当年因为中国市场萎缩和英国公投脱欧等不利影响,2018/19财年第三财季(2018年10-12月),捷豹路虎公司亏损近41亿美元。这也直接导致其控股股东印度塔塔汽车,遭遇印度企业历史上最大单季度亏损。
为了降低损失,时任捷豹路虎CEO施韦德实施了一连串缩减计划,期待在2019和2020年间,为企业节省约32亿美元。不仅如此,捷豹路虎还实施了一项1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试图弥补亏损造成的财务窟窿。
可实际上,由于中国市场持续暴跌,以及全球范围内缺少扭转局面的动力,最终捷豹路虎整个2018/19财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5.8%,不足58万辆;营收同比下滑6%至242亿英镑,全年净亏损36亿英镑。
令人失望的业绩,甚至一度让塔塔汽车考虑将捷豹路虎转手。
2019年,长城汽车和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都曾传出有意接手捷豹路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环境大变,捷豹路虎的业绩表现再度出现波动,尤其中国市场颠覆性的变革,更让捷豹路虎有些措手不及。
03
刚刚结束不久的2024/25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捷豹路虎的财务业绩呈现出“利润增长显著,但市场分化明显”的特点。
整个财年,该公司营收为289.61亿英镑,与2023/24财年的289.95亿英镑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全年税前利润达到24.74亿英镑,同比增长15%,为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息税前利润率为8.5%,同样创下近十年新高;只是全年税后利润为18亿英镑,低于上一财年的25.78亿英镑。
其中,第四财季(2025年1-3月)表现最为亮眼。单季度营收微降1.7%,为77.27亿英镑;税前利润达到8.75亿英镑,同比上涨32.4%,连续第10个季度盈利;息税前利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10.7%。
值得一提的是,捷豹路虎现金余额为46亿英镑,总债务44亿英镑,在2024/25财年实现“净债务为零”的战略目标。
—延伸阅读—
捷豹路虎:积重难返丨K·财报 中国车市,如此美妙?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捷豹路虎并未如往常那样伴随财报的发布,一同公布2025/26财年的盈利预期。
在此之前,捷豹路虎内部原本计划在2025/26财年实现10%的息税前利润率目标。
可5月13日,塔塔汽车发表声明表示,正在根据最新的英美贸易协议对捷豹路虎业务的盈利预测进行重新评估,并计划于6月16日投资者日公布最新指引。
了解到,今年4月因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捷豹路虎一度暂停对美出口,随着英美贸易协议的敲定,于5月重新恢复。尽管英美协议允许10万辆英国汽车以10%关税入美,但产自斯洛伐克的路虎卫士车型,依旧面临着25%的高关税。
因此,有分析认为,由此会导致捷豹路虎2025/26财年的北美销量出现明显下滑。
04
当中国不再是捷豹路虎的第一大单一市场,北美市场就成了这家英国汽车公司拼死抱住的大腿。毕竟在上一财年,北美市场已成为捷豹路虎的最强增长引擎。
2024/25财年,捷豹路虎在北美市场销售新车12.03万辆,同比大增26.63%,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区域。
在欧洲市场,2024/25财年捷豹路虎销量同比下滑8.56%至7.16万辆;而英国本土市场,销量为8.13万辆,同比略微上涨2%。
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是下滑最为严重的市场。全年销售8.37万辆,同比降幅高达20.4%。
持续大幅度销量下滑,可以直接理解为在中国的市场表现,直接拖累了捷豹路虎整体业绩的增长。换句话说,若非中国市场拖后腿,捷豹路虎的全年业绩表现会更加出彩。
目前中国市场的现状是,捷豹路虎只能依靠路虎揽胜、卫士等少数车型作为销量与利润的支撑。
原本计划走量的车型,如奇瑞捷豹路虎生产的揽胜极光和发现运动版,销量惨淡;捷豹品牌更是沦落到几乎毫无存在感的地步。
此时,极力与奇瑞合作推出“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并计划基于奇瑞汽车的电动化平台生产推出新能源产品,就成了捷豹路虎谋求改变的战略性调整。
对于奇瑞和捷豹路虎而言,这都是一笔不错的买卖,即便不成功,也无伤大雅。
不过,外界对于其最终市场转化效果,存在诸多疑问。
毕竟中国汽车市场,比亚迪、长城、理想、华为鸿蒙智行,包括蔚来,越来越多的“后来者”都在抢夺曾经路虎的客户,如今“杭州湾揽胜”(领克900)也已经杀入市场,路虎揽胜、卫士还有即将复活的神行者,又能有多少产品优势?
Views of AutosKline:
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既是时代洪流下的缩影,也是自身转型迟缓的必然结果。
面对中国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浪潮的冲击,这家百年英伦品牌若仅靠“情怀”与历史积淀,显然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
与奇瑞联手复活“神行者”品牌、加速电动化布局,或许是破局的关键一步,但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从产品力的重塑到用户口碑的修复,从本土化战略的深化到与“新势力”的正面交锋,每一步都考验着捷豹路虎的决心与执行力。
总而言之,中国市场留给捷豹路虎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