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十五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董事长雷军首次正面回应了外界对于小米首款SUV车型YU7 的定价猜测,明确否认了“19. 9 万元起售”的传闻,并系统阐述了YU7 的定价逻辑与产品定位。这款承载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使命的新车型,或将成为智能电动SUV市场的新变量。
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小米YU7 的整体配置在多个维度上已超越特斯拉 Model Y 焕新版,而后者的起售价为26. 35 万元。”他指出,YU7 在续航、动力系统、智能硬件与安全设计方面的成本投入明显更高,其整体制造成本预计高出 6 万至 7 万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YU7 标准版CLTC工况续航可达 835 公里,已超过Model Y多个版本。
据悉,YU7 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及激光雷达,搭载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算力高达700TOPS,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此外,其智能驾驶硬件包括4D毫米波雷达、 11 颗高清摄像头,并配备2200MPa超高强钢车身与创新性的“天际屏”全景环绕中控屏,整体配置已向豪华智能电动车阵营靠拢。
针对外界关注的价格区间,尽管雷军未在发布会上透露具体价格,但多方消息及行业推测显示,YU7 标准版(单电机后驱)或定价 25 万- 26 万元,Pro版(双电机四驱)预计 28 万- 30 万元,高性能Max版或将突破 35 万元大关。雷军强调,小米汽车“尊重科技成本”,不盲目追求低价,显示出品牌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高端化意图。
小米还计划通过分阶段发布策略维持市场热度: 5 月为技术发布窗口, 7 月正式上市并揭晓售价,意在拉长舆论发酵周期,同时规避黄牛倒卖问题。据悉,此前YU7 代抢订单已被炒至1. 2 万元溢价,引发热议。
尽管高配高价已基本确立,但市场对于YU7 的接受度仍存在分歧。部分用户期望小米延续SU7“高性价比”路线,但也有声音认为,小米若想摆脱“低价标签”,YU7 必须在性能与品质上立足高端。而从竞争格局看,YU7 将在25- 35 万元价格带正面迎战理想L6、问界M5 等新势力强敌。
发布会未公布价格,也引发资本市场短暂波动,小米股价一度下跌近3%。不过,业内普遍认为,随着 7 月正式定价的到来,YU7 的市场表现仍具看点。
此次发布不仅是小米汽车的产品秀,更是其品牌定位转型的信号弹。YU7 能否打破用户对“小米=性价比”的固有印象,成功进阶高端市场,将成为小米汽车在“第二战场”能否突围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