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届丝博会在西安举办。记者受邀参与“相约丝博会·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西安国际港是其中重要一站。
作为2024年开行量全国第二的地区(第一为成渝,合并计算;郑州位列第三),中欧班列(西安)有哪些经验做法?
今年已开行超2500列
5月22日下午,随着汽笛声响起,一列满载着汽车、机械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开行超2500列,开行量、装车量、发运量均同比增长超30%。
由于重庆、成都两地中欧班列合作发展,国铁集团支持使用统一名称“中欧班列(成渝)”开展品牌宣传推广,2024年,累计开行4344列(成都2285列,重庆2059列),位居第一。中欧班列(西安)2024年开行3849列,排名第二。中欧班列(郑州)2024年开行2052列,位居第三。如果按城市计,中欧班列(西安)2024年开行列数最多。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各项指标屡创新高,西安国际港站8次打破装车纪录,其中3月29日装车量达1530车,刷新历史纪录。
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2246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7%,势头强劲。
首发金融专列,助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4月,全国首趟中欧班列铁路物流金融服务专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这是西安铁路局携手银行部门的创新成果,旨在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
西安铁路局与9家银行合作,利用货运数据和运输单证,为铁路货运客户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比如,其与浙商银行合作推出“铁路运费贷”,该贷款服务借助95306(中国铁路货运服务平台)向银行提供客户历史发货数据,作为银行给予客户额外增信额度和优惠利率的依据,以便于客户向铁路支付运杂费。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获得了浙商银行1.5亿元运费贷款,缓解了其中欧班列运费结算压力。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贾晓黎表示:“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们在组织货源、拓展业务上更有底气了。后续,我们也计划加大与铁路部门的合作深度,探索更多物流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帮助更多下游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截至目前,西安铁路局已为12家企业提供4.68亿元的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减轻了融资负担。
数智管控赋能,提升中欧班列效能
为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效能,西安铁路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场站系统。该系统通过门禁采集汽车车号、箱号识别、视频监控数据、货物称重等信息,实现了与95306系统及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
在此基础上,西安铁路局物流中心为西安国际港站南北货场设计开发进出门小程序,为园区内15家单位、百余名运输司机、1300余辆通勤车辆创建系统身份信息,为进出场站信息管理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撑。
西安铁路局还将原有的货运管控平台与智能场站系统进行融合,打造“1+3+N”智能化应用体系,“1”即园区综控管理服务平台,“3”即生产一体化管理、综合服务智能化管理、堆场数字化管理三个子系统。项目建成后,西安国际港站将具备生产作业互控、装卸进度共享、全流程实时监控和突发事件及时处置等功能,中欧班列开行效能将进一步释放。
中欧班列(西安)主要都运啥?
从近一年货物品类可以看到,中欧班列(西安)运输的货物有“爱菊”油脂、“陕汽”汽车、“隆基”光伏、“冠捷”显示器、“杨森”药品、“康佳”电器等。工作人员介绍,纺织品、家具等“老三样”焕发新生机,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展现新优势。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汽车开进了大集装箱,通过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等方式,“中国造”商品汽车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回程班列成绩亮眼。2024年,回程班列占总开行量的54%,今年一季度更是升至60%。
今年初,西安铁路局将满载1300吨哈萨克斯坦成品面粉的中欧班列开进了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工业园区,为企业首次实现了从国外仓库到国内仓库的“门到门”运输,省去了汽车摆渡环节,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介绍,去年,该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成投用了面粉成品、挂面、饲料等多个加工厂,海外工厂的产量提升了,回程的货物运量也增加了,品种除了过去的粮油、食品,还会有自产的挂面、饲料等。“我们还将进一步逐步扩大农产品品种及规模,把哈萨克斯坦优质产区的农产品送进国内千家万户。”
西安国际港站党总支书记师志远告诉记者,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开行量、装车量、发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交通网络,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运能保障。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