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城汽车魏建军在采访时说,电车不是主流,混动才是。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大反响。舆论也是两边倒。一方面认为,魏建军说的没错,纯电车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局限性。而另一方面则认为,是长城自己做不好纯电车,以此为托词。
而我认为,电动车和混动车各有优劣势,电车到底是不是主流,也要从2个方面说。
电车不会成为主流,有其合理性!
首先,能源体系与基础设施:全球石油体系庞大且根基深厚,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在中国,石油体系也具有长期稳定性,这使得依赖石油的混动汽车在能源补给上更具优势。同时,当前充电桩等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老旧小区,充电设施的普及程度较低,而混动车不存在充电难的问题,可随时加油行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
其次,气候适应性:电动车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存在性能受限的情况,如在寒冷的东北地区,低温会导致电池续航里程大幅下降,而高温环境又会加速电池衰竭。混动车由于有燃油发动机作为补充,受气候影响较小,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出行保障。
第三,市场需求与成本:从市场需求来看,对于那些对空间、续航和能耗都有较高要求的家庭用户以及长途出行较多的用户而言,混动车既能够在城市日常通勤中使用纯电模式,降低油耗和排放,又能在长途旅行或充电不便时切换到燃油模式,避免里程焦虑。从成本角度考虑,随着混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成本逐渐降低,性价比越来越高,相比一些高端纯电动车,混动车的价格更为亲民,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购车预算。
但是电车成为主流也有其合理性
首先,政策导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明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如 2035 年欧盟全面禁售燃油车,这为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各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来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车,而混动车在政策支持力度上相对较小。在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电动车零排放的优势使其更符合全球环保趋势,未来政策对电动车的扶持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其次,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充电时间也会显著缩短,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例如,一些新研发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传统锂电池更高,能够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突破 1000 公里,这将极大地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此外,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提高电动车充电的便利性。
第三,环保与可持续性:虽然混动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耗和排放,但它仍然依赖内燃机,无法实现完全零排放。而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更有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这将为电动车的市场推广提供有利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