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廉政公署突然出手,十人被抓,李嘉诚这次惹上大麻烦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热血书生 时间:2025-05-26 03:00:10

香港观塘安达臣道的钢筋丛林里,一场“战鼓”行动震碎了资本与民生的脆弱平衡。前不久,香港廉政公署代号“战鼓”的执法铁拳砸向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开发的“港人首置盘”项目,十名涉案人员应声落网,从分包商到工程顾问,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在廉署“战鼓行动”的铁拳下现出原形。

2020年5月,长实集团以49.5亿港元拿下安达臣道地块时,全港都盯着这个“港人首置盘”项目。按照规划,这里将崛起6栋住宅楼,提供近3000户住宅,其中1/3以市场价8折出售,专门兜底那些挤破头也买不起房的普通市民。李嘉诚家族的招牌、政府的民生光环,让这个项目从诞生起就自带滤镜。

然而,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报告却撕开了光鲜表象:六栋在建住宅的钢筋工程全线失守,偷工减料的程度堪称触目惊心。

钢筋工程的“四宗罪”——“疏咗、少咗、幼咗、冇咗”(粤语:稀疏、不足、变细、缺失),这些数据不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抹黑,而是廉署委托的独立结构工程师的实测结论。分包商为节省成本,竟在钢筋工程上动手脚:本该密密麻麻的钢筋网格,实际间距大得能塞进拳头;图纸上标注的16毫米直径钢筋,工地里混进了12毫米的“瘦身版”;更离谱的是,某些关键承重结构的钢筋位置偏移超过530毫米,相当于把心脏搭错了血管。

廉署调查显示,分包商负责人每月定期给总承建商员工塞红包,金额从5000到2万港元不等。收到钱的监理人员对违规操作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主动在验收文件上盖章。而工程顾问公司的监督人员更直接,他们把“质量合格”的公章变成提款机,每盖一次章,分包商的账户就少掉3万港元。

屋宇署的停工令虽止住了钢筋继续“瘦身”,但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埋藏着无法逆转的安全隐患。这座本应助市民“上车”的民生工程,最终成了资本逐利的牺牲品。

面对舆论,长实集团的公关机器火速启动。一则“高度关注、支持廉署”的声明看似滴水不漏,却将责任推给分判商和监理方,轻描淡写地称“集团未直接涉案”。然而,廉政公署的调查报告直指要害:作为发展商,长实对分包商资质审查和工程监管链条存在系统性失职。

长实主席李泽钜在股东大会上以“小心驶得万年船”搪塞质询,却绝口不提项目质量漏洞,反将话题引向集团“88%利润来自收租物业”的财务健康论。

过去十年,李氏家族因“公摊面积”“捂盘惜售”等争议饱受诟病,此次“首置盘”本被视为向民生领域示好的投名状。可如今,钢筋里的猫腻却让这场公关秀变成了黑色幽默——你越想证明自己“良心”,现实就越要打你的脸。

廉署除拘捕10人外,更放话要“推进防贪教育,与屋宇署合作审查施工流程”。这意味着,香港建筑行业将迎来一次彻底的大洗牌。过去那种“红包开路、文件造假”的潜规则,在科技监管面前将无所遁形。

对李嘉诚而言,真正的麻烦或许在于公众信任的崩塌。夜幕下的安达臣道工地,塔吊的阴影里堆着生锈的钢筋。廉政公署的封条锁住了施工电梯,却锁不住市民对资本伦理的质疑。长实集团的补救方案或许能加固楼体裂缝,但要修补商业帝国崩塌的信誉,需要的不仅是混凝土,更是一场彻底的价值重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