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达集团的一系列资产出售动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最近,万达广场的又一次大规模股权出售更是成为了焦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信息,日前由买方组成的合营公司从万达商管手中购买了48家万达广场的100%股权。这一交易涉及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显示出此次交易的规模和影响力之大。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5月21日发布的最新信息,该笔交易已被无条件批准。
这并非万达首次出售旗下资产。2025年初,就已经有宣城、铜陵、安阳、四平、扬州的5座万达广场被出售。而在2024年,也有十几个城市的万达广场被出售。此外,2024年4月17日,万达酒店发布公告,将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万达酒管)100%股权卖给了同程旅行,涉及旗下204家酒店的运营权转移。早在2017年,王健林就把77家万达酒店一次性打包卖给了富力地产。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万达集团正在加速其资产的重组与优化。
万达集团的这一系列资产出售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商业逻辑和战略考量。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商业地产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线上消费的兴起、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对传统的商业地产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万达通过出售部分资产,不仅可以优化资产负债表,还可以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潜力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如轻资产运营、科技赋能以及文旅产业等。
从微观层面来看,万达的转型也符合其自身的发展战略。王健林曾多次强调,万达要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变。通过出售部分万达广场和酒店的股权,万达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品牌输出、运营管理等轻资产领域。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还可以通过品牌和管理输出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手万达广场的下家主要包括新华保险、阳光保险、大家人寿等保险资金。对于这些保险机构来说,万达广场这样的“固定资产+现金流水”的标的物,无疑是优质资产。商业地产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长期的增值潜力,与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相匹配。通过投资万达广场,保险资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还可以分享商业地产的增值收益,优化其资产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48家万达广场的买家之一还包括了腾讯。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其参与万达广场的收购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方面,腾讯可以通过投资万达广场,进一步拓展其在实体商业领域的布局,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腾讯的科技实力和数据资源可以为万达广场的运营提供支持,提升其数字化水平和运营效率。例如,腾讯可以利用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万达广场优化店铺布局、提升顾客体验、精准营销等,实现商业地产的智能化升级。
尽管万达在近年来出售了大量的资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万达的衰退,反而是一种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体现。通过出售部分资产,万达不仅可以优化资产负债表,还可以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潜力和战略意义的领域。例如,万达在文旅产业、体育产业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有望继续拓展这些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此外,万达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也为其未来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品牌输出和运营管理,万达可以在不增加过多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快速扩张其业务版图。例如,万达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或其他企业合作,输出其品牌和管理经验,打造更多的万达广场或文旅项目。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万达的品牌影响力,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万达广场的“大甩卖”并非简单的资产出售,而是万达集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进行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出售部分资产,万达不仅可以优化资产负债表,还可以将资源集中于更具潜力和战略意义的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接手万达广场的保险资金和科技巨头,也通过这一交易实现了自身的战略布局,实现了多方共赢。未来,万达有望在轻资产运营、文旅产业、科技赋能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继续引领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