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产圈又有大新闻了!王健林老爷子又双叒叕卖万达广场了,这次一口气卖掉48座,接盘的还是老熟人——腾讯、京东、太盟这些大佬。作为20年财经老记者,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琢磨。
先说交易本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告显示,太盟投资牵头,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五家企业联合设立合营公司,打包收购万达旗下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这些项目可都是硬通货,北京、广州、成都、杭州这些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全占了。虽然具体金额没公布,但市场消息称可能高达500亿,这手笔可比去年太盟牵头的600亿战投还要大。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接盘方几乎全是万达的老朋友。腾讯和京东早在2018年就花340亿入股万达商业,阳光人寿这两年更是陆续接盘了至少6座万达广场。这种“熟人团”模式背后,其实是资本对万达资产价值的长期认可。就像我之前在节目里说的,核心城市的商业地产就像压舱石,即便在行业低谷期,依然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再说说万达的处境。最近万达的日子确实不好过。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失败触发了380亿股权回购条款,王健林个人名下80亿股权被冻结,万达商管账上还有2990亿有息负债,而现金只有116亿,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时候卖掉48座万达广场,说白了就是断臂求生。不过老王很聪明,虽然卖了资产,但万达商管依然负责日常运营,每年还能收管理费,这就是典型的轻资产转型。
对于接盘方来说,这笔买卖各有各的算盘。腾讯和京东显然是盯上了线下流量入口。腾讯的数字化能力加上万达的商业场景,未来可能会碰撞出不少新玩法,比如智慧商圈、精准营销这些。京东则可能把物流和零售业务嵌入到万达广场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闭环。阳光人寿这种险资就更直接了,商业地产的租金回报率稳定在5%-8%,正好匹配保险资金的长期收益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这其实是商业地产行业的一次洗牌。过去十年,万达靠重资产模式快速扩张,但高杠杆也埋下了隐患。现在通过资产出售转向轻资产,虽然短期内会损失一部分利润,但能大幅降低负债率,为长期发展争取空间。更重要的是,这次交易释放了一个信号:核心城市的商业地产依然是资本追逐的对象,尤其是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优质资产的稀缺性更加凸显。
不过,这笔交易也不是没有风险。首先是估值问题,市场传闻单座广场均价10.4亿,相比2023年估值缩水了65%,万达这次确实是割肉了。其次,接盘方后续的整合能力也很关键。如果腾讯和京东不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单纯靠收租可能很难覆盖资金成本。另外,万达的品牌溢价还能维持多久?如果接盘方哪天觉得自己也能运营,万达的管理费收入可能就悬了。
最后,作为中长线投资者,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万达的债务重组进展,这次500亿资金回笼能缓解燃眉之急,但要彻底解决债务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动作。二是商业地产的数字化转型,腾讯和京东的入局可能会加速行业变革,未来那些能把线上线下打通的项目,才是真正的赢家。
总的来说,王健林这次卖资产,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战略调整。腾讯、京东这些资本巨头的接盘,既是抄底,也是布局。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这事儿提醒我们:在行业低谷期,优质资产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但只有真正有运营能力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就像我常说的,投资要看长期趋势,更要看背后的人。王健林的万达帝国能否在这场危机中重生,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