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机场集团官网集团领导一栏信息显示,宋鹍正式担任首都机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接棒集团发展重任。
据公开资料,宋鹍是正高级工程师。曾先后担任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党委委员,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机场建设部总经理等职。2016年宋鹍调往吉林,先后任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20年,又重新担任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至此番履新。
当前,首都机场集团,虽在绿色转型、数智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新能源车辆占比达37.6%、光伏发电年超3500万度),但仍面临疫情后航空市场需求波动、成本压力高企、重大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等挑战。
3月28日,首都机场股份(HK:00694)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业绩公告。公告显示,北京首都机场的飞机起降架次达到43.36万架次,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4.2%;旅客吞吐量达673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7.4%;货邮吞吐量达144万吨,同比增长约29.3%。公司的营业收入为54.92亿元,同比增长约20.5%。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分别为26.68亿元和28.25亿元,增长幅度为27.2%和14.7%。尽管经营费用为58.57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0%,公司税后净亏损13.9亿元,较上一年度的亏损减少约18.1%。
目前,航空市场依然面临复苏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应用的高昂初期投入,以及跨部门协同阻力。对此,宋鹍亟需带领集团构建“机场建设命运共同体”,整合空管、航司等外部资源,以形成发展合力。
宋鹍在任副总经理期间,曾提出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项目管理升级,强调BIM技术、智慧检测、能源管理系统(AEM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任后,其可能进一步推动数智化平台整合以及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依托已建成的首都机场集团能源数据云平台,打通建设、运营、财务等数据流,实现跨区域资源调度与成本优化。同时,通过2024年启动的共享服务研究项目,将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集中管理,降低冗余成本,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宋鹍曾主持绿色机场专题会,明确“开源节流”双线并进的低碳路径。未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也会重点推进绿色改造的降本增效。如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增加光伏装机容量(当前43兆瓦)、地源热泵供热面积(120万平米),争取可再生能源占比突破10%;增加环保技术试点项目,推广除冰废液资源化利用、飞机噪声监测等创新项目,减少环境治理的长期成本。
2023年集团降本增效工作已转向“控本”阶段,宋鹍应该将延续这一思路,具体包括:精益管理专项行动,在工程建设中推行“规投融建营”一体化理念,严控资源投入与进度风险,避免超支;通过评估固投决策水平、处置低效资产,来实现资产结构优化,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如2024年部署的“投资管理稳节奏”任务)。
若上述战略顺利实施,首都机场集团有望在以下方面实现成本结构优化、项目收益提升、品牌价值增强这三方面的突破。
其中,共享服务中心与数智化平台可降低运营成本10%-15%,绿色技术应用进一步缩减能源支出。通过精益管理,重大工程(如南昌机场三期扩建)的投资回报周期或缩短,以提升项目收益现金流压力缓解。 而绿色标杆机场与创新管理模式(如“四型机场”)将提升集团行业影响力,吸引更多合作资源。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扭亏成功关键在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能否将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同时平衡安全、效率与效益的三角关系。若宋鹍的策略执行得当,集团有望在“十四五”末期实现扭亏为盈,并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