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诸葛亮北伐前夕,与庞统齐名的“楚之良才”廖立,为何被流放?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阳 青书上 时间:2024-08-11 11:08:09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廖立走进了刘备的阵营。他也是刘备阵营里,为数不多的优秀人才,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刘备的重用,一开始就担任刘备身边的秘书。

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后,他又担任了长沙太守。那个时候他还不到三十岁,放在今天来说就是妥妥的厅级干部,标准的政治明星,前途无量。

诸葛亮把他和庞统称为“楚之良才”,可见其重视程度。

但是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北伐前夕,正是用人之际,本该绽放自己光芒的廖立,此时却被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汇报下令流放,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

荆楚著名的良才

诸葛亮把廖立和庞统看做是,可以帮助刘备建功立业的人才,并且把两人放在同等的地位来谈论,那么证明廖立和庞统能力肯定不相上下。

庞统的能力自然不必说,帮助刘备制定了夺取西川和争霸天下的战略规划,刘备也依计夺取了益州。可以说庞统在起初就是刘备帐下的首席谋士,刘备也非常的信任庞统。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刘备进攻雒城的战役中,庞统不幸中流矢,伤重去世,刘备哀痛不已,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军事谋略家。

非议蜀汉的多项政策

既然和庞统齐名,那么廖立得战略眼光怎么样呢?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找到他对蜀汉政策的一些评论,虽然大部分属于愤青式发泄式的抨击,不过结合当时的历史分析,也可以对他的水平有大致的认识。

第一就是非议刘备的战略方针。他认为刘备当时就不应该保留荆州,在拿下汉中后,就应该兵不血刃地立马拿下汉中,而不是带军队回援荆州。结果汉中被曹操占领,刘备不得不和东吴求和,失去了湘水以东的地盘。

这个想法和以前庞统的战略规划是差不多的,庞统也曾劝说刘备不要保留荆州,荆州处于四战之地,曹操孙权都是虎视眈眈,而且难以防守,分兵去据守根本不划算。不如集中力量进入益州,保存实力图谋天下。

自然后来的荆州结局大家也清楚,被孙权趁机偷袭,还损失了关羽。所以说这一条廖立说的有一定道理。

第二就是就是针对关羽战术水平,他批评蜀国军队打仗没有战术,特别是关羽只知道凭借自己的勇猛,打仗没有战术方法,只知道一味硬拼猛打,不知道随机应变运用计谋。

我们知道关羽是刘备的头号战将,和张飞并称万人敌。不过他在前期跟随刘备的多场战争中,确实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运用智谋的战例,也只有后来的水淹七军,但是随即就被徐晃击败。当然战场上的因素很多,这也只是廖立个人的观点。

第三点是批评诸葛亮的用人思路。他认为诸葛亮用人过于谨慎,主要是先看道德,其次是才干。这样导致了很多人虽然是君子,但是个人的水平其实不高。

廖立抨击朝堂上很多都是庸碌之辈。并且还点名了向朗、文恭、郭攸之,认为这些都是没什么本事的人,却能够因为有道德而被重用身居要职。

对于诸葛亮用人的策略这一点,廖立确实有独到的见解。其实很多历史学家都觉得诸葛亮用人过于谨慎,导致了蜀汉后期人才匮乏。

而例如向朗、文恭、郭攸之这些诸葛亮认为优秀的人才,其实在蜀汉历史上根本也没有什么名气,在蜀汉也没有发挥多少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诸葛亮不听刘备的劝告重用马谡,街亭失守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而比较有能力的魏延和杨仪,却没能调和他们的矛盾,导致后来两人悲剧收场,这一点应该是对诸葛亮用人非议最多的。

气量狭小,获罪咎由自取

因此分析下来,廖立的确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对当时的局势也有清晰的判断,他绝不是庸碌之辈。那他为什么最后被流放呢?其实这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大部分才子都有一些古怪的脾气,比如蜀汉的刘巴,有才华但是看不起刘备,多次拒绝刘备的招揽,而廖立也是这样的人。他属于那种智商天赋满格,但是情商为零的人。

他获罪的原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他上面的这一些非议,是在诸葛亮准备北伐前夕对蒋碗和李邵说的。为什么廖立要发这些牢骚呢?其实这就是怪他自己的心胸狭隘。

在刘禅即位后,廖立觉得自己的才华名声仅次于诸葛亮,按道理职位应该仅次于诸葛亮,但是最后得到的官职并不高,甚至还在李严等人之下,于是心生怨恨整天发牢骚。简单来讲就是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后,没有得到重用,因此成天去设法攻击蜀汉政策找存在感。

首先廖立发表的这些针对蜀汉的政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说这个话的时机和动机,压根不和适宜,方式也不对。廖立看似在针砭时弊,但是他根本的意思,就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以此来获得重视。

他对诸葛亮的人事安排不满意,觉得轻视了自己。所以他这些所谓的谋划,就成为了对朝政的诽谤,成了自己争名夺利的一个手段,诸葛亮更是对他失望透顶。

其次廖立发表这些言论是在诸葛亮北伐的前夕,在这大军北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的就是大家思想统一,团结一致,不能够有其他破坏团结的因素。

而廖立在这个时期去散布这些言论,这是不符合当时的形势的。尤其廖立这种影响力巨大的高级领导,说出的话破坏性就更加的大,影响更为恶劣。

所以廖立的言行最终触碰了诸葛亮的底线,在蒋琬和李邵回来和诸葛亮汇报后,诸葛亮果断上疏后主刘禅,处理了廖立。

廖立的流放根本原因是他咎由自取。虽然他和庞统齐名,但是他没有庞统那种临阵巧变、宠辱不惊的格局。

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成天牢骚满腹,为了提升自己的位置,攻击蜀汉的方针大政,攻击同事、诽谤朝政、破坏大局,最终被处理也不奇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