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全能王”亿纬锂能不甘只做“第二梯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汽车咖啡馆 时间:2025-07-01 07:00:27

出品 丨 搜狐汽车·

作者 丨 胡耀丹

在国内举办的会议、活动中,很少有电池公司派出一名中国专家进行全英文演讲。但亿纬锂能却这么做了。

2025年6月,第二届锂电池大会暨亿纬锂能24周年庆在广东惠州举行。亿纬锂能锰铁锂电池研究所博士魏海涛进行了全英文演讲,来介绍亿纬锂能电动重卡电池产品及LXM技术。一位内部人士向搜狐汽车透露,这是因为会场有不少来自海外合资公司(亿纬锂能孙公司与康明斯、戴姆勒卡车子公司合资)的客人。

在国内举办的活动中,也很少有以汽车为主要市场的电池公司,除了介绍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之外,还介绍AED除颤器电池、血糖仪电池。但亿纬锂能却这么做了。

“我们的锂电池正在成为医疗设备的心脏,我们用最严格的标准,最先进的技术,确保为生命守护提供灵活性的电源保障。”亿纬锂能锂电池研究院博士尹昊说。一位内部人士向搜狐汽车透露,亿纬锂能建设了多元的产线,来满足来自多元市场的需求。

不止于此,在这场活动上,亿纬锂能还花了较大篇幅讲述了其建立的全球锂电回收平台,该平台构建了覆盖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的回收网络。这一具有国际视野的网络,被认为是其出海战略的关键一环。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指出,未来,亿纬锂能将打造更可靠、更环保、更安全的锂电池全场景解决方案

从“差异化竞争”的思路出发,电池界“全能王”亿纬锂能的思路逐渐清晰:在技术路线上,利用大圆柱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建立差异化竞争壁垒;在地域市场上,加速出海;在产品市场上,扩展多元场景,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

亿纬锂能董事长 刘金成博士

01 大圆柱冲刺海外<>

大圆柱电池是亿纬锂能最具差异化的产品标签。

亿纬锂能是国内首家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的企业,目前已拥有超2700项圆柱电池技术专利,获得79项国际认证。截至2025年5月,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装车量已超过6万台,单车最长行驶里程达到23万公里。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研究院博士梁文丰在第二届锂电池大会上介绍,大圆柱电池具备标准化、零膨胀与高强度三大特性,在实现高效生产的同时,可灵活适配多种场景需求,耐高温高压。

亿纬锂能专注大圆柱电池的底层逻辑是,换一条更好的道超车。

“在方形电池市场,已经有非常优秀的企业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确实做得很好。但在圆柱电池领域,我们有机会实现开发领先。”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江吉兵对搜狐汽车表示,这符合亿纬锂能差异化的战略,也有信心可以做到该领域的第一。

也正是基于此逻辑,在国内电池巨头势能强大的当下,亿纬锂能海外扩张动作频频。

“我们这个行业是你想卷,但你没资格、卷不动。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动比亚迪,卷得动宁德时代?”2024年,刘金成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直言不讳。

从2022年开始,亿纬锂能就开始加速动力电池业务“出海”。2022年3月,其宣布将在匈牙利建厂,10月决定在马来西亚投资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

2024年财报显示,其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建设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地面工程已完工,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马来西亚工厂服务电动两轮车、工具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圆柱锂电池项目设备已于2024年12月开始进场,年产能达6.8亿只小圆柱电池预计在2025年初实现量产;与北美头部商用车企业合资建设电池产能,美国区域总部于2024年9月正式启用。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一步是其拿下了宝马新世代车型iX3的订单。

“6月,宝马在邀请数十位媒体人士试驾新世代车型iX3试装车,试驾现场反响异常热烈,好评如潮,远超宝马预期。”发布会上,梁文峰介绍,宝马新世代车型iX3采用了来自亿纬锂能金门工厂的4695大圆柱电池,在电池生态和系统平台层面实现双重核心突破,提升了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

但建立工厂、拿下欧洲车企的订单,其实并不是亿纬锂能电池出海的独有优势。其真正希望建立的壁垒,隐藏在“电池回收”的宏大布局中。

“电池法推出后,客户招投标时会询问回收计划与方案,而海外储电池处置费用高昂,达1-3欧/千克(折算1-2毛/瓦时),甚至有国家达8欧元/千克(4-5毛/瓦时),这对电池出海影响重大。”亿纬锂能ESG双碳部总经理肖忠湘透露,未来,电池制造材料可能一半来自电池回收,一半来自自然矿山,目前也有不少客户、项目提出这一要求。

亿纬锂能ESG双碳部 肖忠湘博士

肖忠湘表示,为解决锂电回收行业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回收体系建设滞后、价格倒挂等市场问题,亿纬锂能推出全球锂电回收平台。关于电池回收网络,亿纬锂能追求“三个化”:一是全球化网络建设;二是数字化,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三是开放化生态合作,将网络打造成全球回收商城。

02 全场景全面布局<>

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亿纬锂能位于第二梯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行榜中,亿纬锂能以9.68GWh的装车量位列第五,第3第4分别为中创新航、国轩高科。

但有意思的是,按营收额来算,亿纬锂能是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电池企业。财报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营收为486.1亿元,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分别为277.5亿元、353.9亿元。

原因是手机电池作为“第一桶金”的亿纬锂能,在消费、科技等领域有着大量多元布局。

2024年财报显示,分产品来看,动力电池在亿纬锂能营收中占比最高,为39.42%,储能电池紧随其后,然而消费电池也占据了21.23%的营收比例。并且2023年-2024年,其消费电池的营收占比正在升高。

图源:亿纬锂能2024年财报

“我们产品的形态包括圆柱、软包、纽扣等,在多种技术路线构建起了我们适应力强的多技术平台。”在医疗设备领域,尹昊介绍了三种产品,分别是脑起搏器电池、AED除颤器电池、CGM连续血糖仪电池。

这些产品主要提出了“小”、“恒”、“安”三重要求。脑起搏器强调“长寿命”、0失误的可靠性,减轻患者手术更换的痛苦;AED除颤器强调在数年待机时间下的高可靠性,也要保证寿命末期仍能支持高功率、满能量的电击救援;连续血糖仪强调小体积高能量密度,做到毫秒级响应。

此外,低空无人飞行器、医疗植入设备(如人工耳蜗)等市场,也对致密能源如全固体电池等产品提出需求。

亿纬锂能中央研究院博士任仁表示,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指标已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电池质量能量密度方面,亿纬锂能锂金属电池系统0.2C放电能量密度达352Wh,支持4C持续放电与7C脉冲放电,功率密度超1000W;基于纳米硅基材料技术开发的圆柱电池,能量密度高达s320Wh。

任仁透露,亿纬锂能将在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在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

显然,亿纬锂能“多面开花”的布局下,藏着深厚的技术实力与不小的野心。用大圆柱电池拿下宝马这样的优质客户,拓展汽车市场的机会;打造全球电池回收网络,为出海打牢基础;全面布局多元领域,将车规级的能力下放到消费级的市场。擅长“高维打低维”的亿纬锂能,在电池红海中寻找着增长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