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20%股权七折拍卖,前海财险走到十字路口?成立以来亏损9亿,李功霓履职总经理一年后闪辞,64岁董事长霍建梅兼临时负责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金融界 时间:2025-07-01 18:30:36

日前,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股份)持有的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20%的股权将在7月21日进行法拍。起拍价格为3080万元,评估价为4400万元,相较于评估价,起拍价打了七折。

该笔拍卖源于中融人寿与宝能系20.25亿元债务纠纷揭露出前海财险正面临不同寻常的局势。除上述20%将进行法拍的股权之外,前海财险还有57.9%股权处于冻结状态,仅深圳粤商物流20%股权正常。

股东忙于资产处置的同时,前海财险管理层亦正在调整。前任总经理李功霓任职仅1年3个月便闪电辞职,64岁的董事长霍建梅被任命为该司临时负责人。

业绩层面,前海财险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下降12%,净利润亏损同比扩大,且综合成本率上升至201.56%。就2024年来看,去年该司承保五大险种全线亏损,偿付能力持续下滑,互联网财险业务亦停摆……可见,前海财险已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折价3成,20%股权遭拍卖

钜盛华股份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将在7月21日拍卖。评估价值为4400万元,但是起拍价格打了7折,为3080万元。

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此次拍卖依据是(2024)京74执1220号案件。公开资料显示,中融人寿与钜盛华、宝能投资集团存在债务纠纷。2024年9月,法院判决钜盛华、宝能集团执行20.25亿元。为清偿这笔债务,法院相继冻结了钜盛华旗下多项资产,包括前海财险20%股权、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等。其中新疆前海联合基金股权于今年2月份完成拍卖,但是价格近乎打了5折,其评估价为6725.4万元,成交价是3766.22万元。

前海财险自2016年成立以来,股权结构相对稳定,五家创始股东持股比例平均,部分股东与“宝能系”有关联。资料显示,前海财险由深圳市钜盛华、深圳粤商物流、深圳市深粤控股、凯信恒有限公司、深圳建业工程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每家股东各持股20%。

截至2025年一季度,前海财险57.9%的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其中钜盛华20%股权自2025年3月5日起进入第六轮冻结;深圳市深粤控股自2023年9月11日起被冻结17.2%股权;凯信恒有限公司自2024年12月10日起被冻结0.7%的股权;深圳建业工程集团20%股权自2024年7月10日起进入第三轮冻结。仅深圳粤商物流持有的股权为正常持股状态。

前任总经理履职仅一年董事长霍建梅任临时负责人

6月13日,前海财险董事会收到李功霓的书面辞职报告,李功霓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同日,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报备,由2024年11月出任董事长的霍建梅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李功霓1974年出生,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及20余年保险行业从业经验。公开资料显示,李功霓早期在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华强支公司基层工作,随后,加入太平保险,历任深圳分公司营业二部助理总经理、总公司车险部理赔管理室副经理、经理,车险部高级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以及车险部总经理等职,还曾担任公司助理总经理。2018年,李功霓加入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2018 年 10 月曾任国任财险副总裁,2019 年 10 月任国任财险信息系统安全责任人。2024年3月,李功霓正式获批担任前海财险总经理,1年3个月后便辞去该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李功霓在前海财险任职期间,因公司财务数据不真实、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违规投资不动产、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等问题,李功霓被深圳金融监管局警告并罚款6万元。

随着李功霓离任,64岁的霍建梅担任前海财险临时负责人。霍建梅曾供职于中国平安,担任集团、专业公司部门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2024年7月,曾传出过霍建梅拟任前海财险董事长一职的消息。霍建梅彼时表示只是“过去帮忙”。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霍建梅“能力很强、资源很广”,如果出山操刀前海财险的化险与改革,是上佳人选。今年1月27日,前海财险发布公告称,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霍建梅出任董事长,任期自2025年1月21日起,同时在1月17日,深圳金融监管局核准了霍建梅的任职资格。

早在董事长任命之前,前海财险董事会换届“虽迟但到”,于2024年11月26日完成,新一届董事会由5人组成,其中变动3人,彼时,前海财险董事长黄炜就已不在新一届董事会之列。公开资料显示,黄炜自2022年8月被深圳有关方面带走调查,至今已近3年。2017年初,姚振华被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时任宝能投资集团高级副总裁、前海联合基金董事长的黄炜火速接棒前海财险董事长职务。

成立8年累计亏损9亿一季度综合成本率高达201%

成立8年,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波动、净利润多年亏损、综合成本率偏高、投资收益率一般。

2025年第一季度,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2.23%。净利润亏0.19亿元,同比亏损扩大。总资产33.79亿元,较年初增长4.84%。净资产为2.44亿元,较年初下降6.51%。投资收益率为0.51%,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56%。综合成本率高达201.56%。一季度末,前海财险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4.67%,环比上季度下降2.45个百分点。2024 年一、二、三季度评级结果均为C。

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前海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年年攀高,在2019年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进入波动阶段。2017年至202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15.25亿元。

净利润上,仅2022年为正,其余年份均为亏损,截至2024年已累计亏损约7.8亿元。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21亿元、-1.25亿元、-1.25亿元、-0.14亿元、0.31亿元、-0.89亿元、-1.04亿元。

投资收益率偏低,综合成本率偏高,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前海财险多年亏损。作为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前海财险的投资收益表现并不出众,2024年下半年以来,前海财险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第四季度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负值。但是在2022年时,前海财险年度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3.7%,可在同期财险行业中排到中上水平。

综合成本率方面则是多个季度高于10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综合成本率破260%,实属业内罕见。与之对应的是承保利润难以为正,2024年年报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全部处于承保利润为负的状态,分别是机动车车辆保险-0.33亿元、责任险-0.76亿元、其他保险-0.1亿元、意外险-0.06亿元、企业财产险-0.14亿元。

此外,受“偿二代”二期切换影响,前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已在2022年第一季由B降为C。前海财险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坦言,受最新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评价指标调整的影响,公司评级结果调整为C。已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分析评级下调原因,就主要失分点和存在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尽快实现偿付能力达标。

偿付能力充足率略低,风险综合评级为C会使部分业务受阻。2024年8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要求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要求,才能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截至目前,前海财险已暂停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新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前海财险股东拖欠保费的难题在近期取得新进展。前海财险临时信息披露报告〔2025〕1 号显示,2024年,前海财险因股东拖欠保费形成9694万元债务,2023年12月转移至扬州宝能,但其未偿还。为化解坏账风险,2024年债务转至深圳鸿兴莱华,后者以全资子公司天津和瑞泽100%股权抵债,将天津和瑞泽持有53套商铺作抵押。目前,在天眼查上显示,天津和瑞泽股东已完成交割,由前海财险100%控股。

险企高参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