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pacenews.com/chinese-spacecraft-begin-rendezvous-and-proximity-operations-in-geostationary-orbit/
发布于2025年6月30日16:15:16
摘要:
中国的实践21号(Shijian-21)和实践25号(Shijian-25)卫星正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近距离操作,可能在测试在轨加油。这些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light Technology,SAST)开发的卫星,旨在展示卫星寿命延长和加油能力。SSA公司提供的跟踪提供了见解,而中国对任务细节保持沉默。
正文:
实践21号(Shijian-21)于2021年10月24日搭载长征3B(Long March 3B)发射升空。实践21号航天器后来成功与一颗失效的中国卫星对接以改变其轨道。图片CASC
赫尔辛基——中国的实践21号(Shijian-21)和实践25号(Shijian-25)正在地球高空进行第二次近距离操作,作为预期的在轨加油测试的前奏。
根据瑞士公司S2a systems的光学地面跟踪,这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GEO)运行的航天器,距离地球赤道约35,786公里,似乎在6月30日汇合。S2a systems是一家开发和运营全球光学空间监视定制系统的公司。
一张图像显示,这对航天器几乎无法从彼此中分辨出来,围绕东经128度轨道运行。在最近几天,这两颗航天器彼此靠近。航天器可能会继续完成对接,并可能测试在轨加油和服务。
SJ-25和SJ-21于2025年6月30日13:06:33 UTC pic.twitter.com/LMHi9EYVUM— s2a systems (@s2a_systems) 2025年6月30日
实践25号(Shijian-25)于1月发射,旨在测试GEO中的在轨加油和任务延长技术。同时,实践21号(Shijian-21)于2021年10月发射。SJ-21将一颗失效的北斗-2 G2导航卫星拖入GEO上方的墓地轨道,作为其主要任务。
这是SJ-21和SJ-25第二次进行交会和近距离操作,此前在本月早些时候曾有一次会合。
根据空间态势感知(SSA)软件公司Comspoc的说法,SJ-21和SJ-25“在6月13日相距不到一公里,并可能对接。到13日稍晚时,它们已经分开。截至6月16日,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加,目前相距超过120公里。”
在6月17日的帖子中,Comspoc表示,6月13日的活动在大约90分钟的最近接近窗口中呈现三种潜在情景。这些情景是SJ-21和SJ-25在该时间段内成功对接;这对航天器进行了故意的排练机动但未尝试对接;或SJ-21和SJ-25发起了对接尝试但在最终接近时中止。
与S2a一样,Comspoc也跟踪了上周SJ-21和SJ-25的接近。
截至6月26日,实践21号(SHIJIAN-21)与实践25号(SHIJIAN-25)相距不到约80公里。同时,美国270号(USA 270)继续占据这对航天器的平均经度位置。根据我们的空间态势感知(SSA)软件套件,两颗卫星进行了几次小机动以… pic.twitter.com/lmAC93RWd1— COMSPOC_OPS (@COMSPOC_OPS) 2025年6月27日
Comspoc还指出,美国270号(USA 270),一颗美国卫星,是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eosynchronous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 Program,GSSAP)的一部分,位于附近。这可能使美国270号能够观察操作。
中国尚未对任务操作发表评论。任何声明可能会在成功的加油测试后发布。SSA公司的跟踪和分析可能会在活动发展时提供见解。
实践25号(Shijian-25)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light Technology,SAST)开发和制造,用于“卫星燃料补给和寿命延长服务技术验证”,根据SAST在1月的声明。
SAST还开发了实践21号(Shijian-21),使其成为中国首次在GEO进行在轨加油测试的良好目标。该任务似乎旨在展示维护和延长已在轨卫星的操作寿命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空间操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减少碎片。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研究用于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在轨卫星加油技术和训练工具。
作者:安德鲁·琼斯(Andrew Jones)
https://spacenews.com/author/andrew/
安德鲁·琼斯(Andrew Jones)为SpaceNews报道中国的航天工业。安德鲁曾在中国生活,并从那里报道过主要的航天会议。现居芬兰赫尔辛基,他曾为《国家地理》、《新科学家》、《史密森尼杂志》、《天空与望远镜》、《IEEE Spectrum》和《The Wire China》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