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内,一场关于月球生存技术的革命正在悄然上演。科研人员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力,探索如何在月球上实现自给自足,从“取水打砖”到构建星际驿站,他们的努力正在逐步解锁月球的生存密码。
深空探测实验室,自2022年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月球探测、行星探测以及重型运载火箭研究的重任。这里,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设备琳琅满目,每一项技术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
实验室的资源利用实验区内,一台名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的装置尤为引人注目。该系统能够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进而制成强度高、隔热性好的月壤砖。这些月壤砖不仅可以用于月球科研站的交通道路、设备平台建设,还能满足建筑物的建造需求,真正实现“用月球的土建月球房”。更令人称奇的是,该装置的光纤束柔性设计,使得打印头可以自由移动,实现任意形状的月壤成型制造。
除了“取水打砖”,深空探测实验室还在地月空间通信导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星地激光测距、星间微波测距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技术的验证与应用,将为后续地月空间通信导航乃至星际空间通信导航奠定坚实基础,支撑国际月球科研站地月一体化网络的建设。
深空探测,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一直备受各国关注。中国国家航天局早在2017年就向国际社会发起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倡议。截至目前,已有17个国家(国际组织)和60余个国际机构与中国签署了国际合作文件,共同推进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与发展。
深空探测实验室还积极谋划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战略性新质产业方向,吸引了众多商业航天公司和项目落户安徽。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