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路透社报道,两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正推动公司芯片代工业务进行根本性战略调整,计划停止向外部客户推销其长期投入的18A(1.8纳米)制程技术,转而集中资源攻关下一代14A(1.4纳米)工艺。这一决策若落地,将标志着英特尔彻底背离前任CEO基辛格制定的代工扩张路线,并可能引发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减计。
自2021年基辛格推出IDM 2.0战略以来,英特尔代工业务始终以“技术开放”为核心卖点,试图通过18A等先进制程与台积电争夺市场份额。然而,尽管英特尔宣称18A工艺将于2025年底量产,但客户渗透率远低于预期。消息人士指出,陈立武团队评估后认为,18A及其衍生版本18A-P对外部客户的吸引力持续减弱,主要因技术成熟度、良率及成本竞争力不足。
“陈立武认为,英特尔必须停止‘用不成熟的技术推销自己’,而是转向客户真正需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新战略下,英特尔将放弃将18A作为独立代工服务对外销售,仅保留该技术用于内部产品(如2025年晚些时候量产的“Panther Lake”笔记本电脑芯片),同时将研发重心转向14A工艺。英特尔内部文件显示,14A被定位为“超越台积电N2的制程节点”,计划于2027年量产,目标是在晶体管密度、能效比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代际领先。
若停止18A外部销售,英特尔将面临巨额财务损失。据行业分析师估算,18A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已耗资数十亿美元,若无法通过代工订单回收成本,公司可能被迫进行资产减计,损失规模或达“数亿至数十亿美元”。此外,英特尔还需重新谈判与微软、思科等现有代工客户的合同,这些客户此前均基于18A技术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6月以来,英特尔公司陆续裁撤汽车芯片部门及芯片设计核心岗位,涉及员工超20%。据美国加州劳工部门文件,英特尔圣克拉拉总部将于7月15日启动新一轮裁员,主要针对物理设计、逻辑开发等非核心团队。与此同时,陈立武正推动公司文化向“效率优先”转型,要求管理层级压缩至竞争对手的一半,并取消“团队规模”作为关键绩效指标(KPI)。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英特尔代工业务亏损仍高达23亿美元,尽管较去年同期收窄,但距离公司提出的“2030年底前实现经营收支平衡”目标仍差距甚远。
截至发稿,英特尔拒绝对“18A战略调整”传闻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