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想中的打造湘西文旅新地标到现实中的平均每日游客不足10人,大庸古城项目以20多亿元的学费,终于换来了市委书记的工作部署与市长的讲话,给了世界名胜张家界一个去污除渍的契机;而上市公司ST张家界董事长张坚持确实有一定的决策失误的清醒认识,也终于让近4万投资者看到了亡羊补牢的希望。
空城闻悲歌,24亿买来一个文化废墟。呈现在央视的镜头前的是,张家界大庸古城褪色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晃,空荡的商铺前杂草丛生。24亿投资换来的不是文化复兴,而是一座华丽的文化空城。
这不是一地的悲欢。放眼全国,从湖南桃花源到江苏周庄周边,逾2800座古城镇中竟有超过半数陷入全国古镇连锁的尴尬境地相同的青石板路,雷同的义乌小商品,相似的烤肠+汉服业态。游客用脚投票的背后,是51.3%的人直言全国古镇都差不多,38.5%的人认为完全缺乏特色。
病灶解剖:政绩冲动与文化惰性的合谋
在政绩冲动与商业利益的合谋下,古城开发沦为一场粗暴的文化拆迁,其立足点不是文化的活化利用,而是澎湃的商业利益心。
决策者迷信造城即繁荣的幻象,大庸古城负责人坦言跟了全国古城热的风,却不知真正的文化肌理早被连根拔起。当原住民被迫迁离祖居,代之以批量复制的仿古商铺,古城便成了无根的盆景。
这一点,前有湖南凤凰古城之鉴,不断泛起于网络上的《风景如诗凤凰古城,商业围城不堪重负,游客失望只剩叹息》《为什么曾经火爆一时的凤凰古城,如今却门可罗雀?》之类反思文章,令人遗憾的是却无法动摇大庸古城的经营策略。
过度的商业化,却并不踩在公众的审美认知上,是大庸古城的另一失误。雷同的设置,恰恰是审美体系的全面崩溃,也实证了古镇古城设计者们匠心的缺失与文化惰性。设计师们沉迷于明清街衢的形似,却抽空了地域文化的魂魄。走在江南水乡与西北边塞的古城中,竟能买到相同的苗银首饰与云南鲜花饼。这种文化懒惰最终反噬经济:张家界旅游因大庸项目连续五年亏损,终被冠以ST警示。
放眼望全国,类似于大庸古城的伪古城古镇数量不少。立足这一现实,如何进行文化上的补神与微型调整,使其适应公众的文化需求,就显得尤为关键。
他山鉴石:全球古城活化的真活态密码
世界是个地球村,其他村民的作法可以借鉴的。不同于张家界驱逐原住民,我们的近邻日本白川乡合掌村用活态传承惊艳世界,即当地政府补贴农户修缮茅草屋顶,条件是必须延续传统居住方式。
远在意大利的五渔村,却预约限流与生态保护条例让悬崖边的彩色小屋历经百年仍明艳如初。
而西班牙胡斯卡借电影《蓝精灵》的风行,将全镇刷成蓝色,打造主题酒店、文创集市,年游客从300人增至12.5万人;并进一步挖掘《蓝精灵》的文化元素,在传统蘑菇节中加入蓝精灵元素,实现本土资源的文化升级,激活自然旅游资源。
为了实现文化的本地化,意大利博尔贾塔甚至推出了1欧元房屋计划,低价出售闲置房屋,只要其进行投资修缮,并配套税收优惠,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此举使当地人口增长25%,为文化传承注入了常态的文化细胞。
法国卡尔卡松城堡的启示更为深刻。政府立法要求修复必须采用13世纪工艺,瓦匠需持中世纪工具资格认证上岗。这种近乎偏执的修旧如旧,反让古城成为世界遗产标杆。反观国内,某古城为赶工期用水泥浇筑仿古梁柱,竣工三月即开裂的闹剧,恰是对文化敬畏的绝妙讽刺。
这些案例无不昭示一个极为朴素的道理:真正的古城保护不是冰冻标本,而是让文化在当代生活中自然生长。大庸所需的,当是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古城内容的充实与运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